自汉朝以来,以贾谊《过秦论》为代表的文章一直在讨论秦朝速亡的原因。已有讨论大多通过叙述暴秦来探讨秦亡的历史原因,主要关注普通民众的社会处境。但是,秦吏的处境却未得到重视。
吏是秦朝统治全国的主要依靠力量,但其处境并不好,秦律对其要求非常严苛。按照秦朝的“七科谪”规定,七种人经常被谪发远征或戍边,第一便是“吏有罪”。例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四年,谪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治狱不公正的官吏,要被贬谪到边疆去筑长城或者戍守南越。
秦律还有职务连坐之法,一人犯罪会连及上司或下属。下属官吏尉计和尉犯了罪,县令、县丞要连坐。这种迫使秦吏互相监视、人为地制造利害关系以加强统治的做法,必然使秦吏处于不安、恐惧的状态中。
秦律对吏的严苛规定,其执行是非常彻底的。秦时,官吏伤人是重罪。刘邦作为官吏,伤人要受到严厉惩罚,夏侯婴为开脱刘邦,自证刘邦没有伤害自己,竟然坐狱岁余,被掠笞数百!可见秦律对秦吏的轻罪重罚和执行之严苛、彻底。
新地吏是秦新征服地域上的吏,其所处状况更糟糕。官吏在一年中因生病不能正常办公达三个月以上者,要被免职;病愈后,要被任命为新地吏或派去戍边,同因为犯有过错被免职、废黜而任新地吏的官吏一样。
在如此繁密、严苛的秦律之下,秦吏作为秦政权维持统治的主要依靠力量,一直处于紧张和恐惧之中,所处境况很糟糕。正因为如此,大量秦吏参与到反秦战争之中。在刘邦功臣集团中,秦吏占总数的13%,例如,刘邦、张苍、叔孙通、萧何、曹参、郦食其、夏侯婴、陈婴、周昌、周苛、任敖、申屠嘉、吴芮等。其中,张苍就是不堪吏治严苛而从秦廷逃跑跟随刘邦起事的。除了反秦的秦吏,还有很多秦吏不战而降,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例如,刘邦西攻秦,秦吏放弃抵抗者为数不少。秦吏“不安其位”,加剧了秦朝“土崩”之势。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9.27 张继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