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
我不爱吃粥。小时候一生病就被迫喝粥。也有例外。我母亲若是亲自熬一小薄铫儿的粥,分半碗给我吃,我甘之如饴。
薄铫儿即是有柄有盖的小砂锅,最多能煮两小碗粥,在小白炉子的火口边上煮。不用剩饭煮,用生米淘净慢煨。水一次加足,不半途添水。始终不加搅和,任它翻滚。这样煮出来的粥,黏和,烂,而颗颗米粒是完整的,香。再佐以笋尖火腿糟豆腐之类,其味甚佳。
北方人家熬粥熟,有时加上大把的白菜心,俟菜烂再撒上一些盐和麻油,别有风味,名为“菜粥”。从前北平有所谓粥铺,清晨卖“甜浆粥”,是用一种碎米熬成的稀米汤,有一种奇特的风味,佐以特制的螺丝转儿炸麻花儿,是很别致的平民化早点。
台湾消夜所谓“清粥小菜”,粥里经常羼有红薯,味亦不恶。小菜真正是小盘小碗,荤素俱备。白日正餐大鱼大肉,消夜啜粥甚宜。
腊八粥是粥类中的综艺节目。北平雍和宫煮腊八粥,是由内务府主办,惊师动众,这一顿粥要耗十万两银子!然而煮腊八粥的风俗深入民间至今弗辍。
小时候喝腊八粥是一件大事。午夜才过,我的二舅就开始作业,搬出擦得锃光大亮的大小铜锅两个,然后放入预先分别泡过的五谷杂粮如小米、红豆、老鸡头、薏仁米,以及粥果如白果、栗子、红枣、桂圆肉之类,开始熬煮,不住的用长柄大勺搅动,防黏锅底。此外有精致粥果另装一盘,如瓜子仁、杏仁、葡萄干、松子、蜜饯之类,准备临时放在粥面上的。
等到腊八早晨,每人一大碗,尽量加红糖,稀里呼噜的喝个尽兴。年年过腊八,年年有粥喝,兴致未减,材料难求,因陋就简,虚应故事而已。
(《收获》202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