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12月30日 星期四

    地方性人才称号应回归理性

    《 文摘报 》( 2021年12月30日   07 版)

        几年前,在东部某高校从教多年的学者王伟(化名)回到了故乡青海,成为当地某省属高校的一名教师。王伟回到家乡任教,一个重要原因是青海省公布了一项高端创新创业人才专项计划,对于加盟青海省内高校且符合一定条件的学者,授予“昆仑英才”称号,同时给予一定的支持条件。

        然而不久前,青海省撤销了39名“昆仑英才”学者的称号,同时做出追回科研项目经费、追回奖金、撤销荣誉称号等处理。根据媒体报道,39名学者中,有3人是因为违纪违法行为而被撤销称号,而剩余的36人全部是由于“未到岗履行义务”或“在聘期内或项目执行期内擅自变更工作单位”而被取消称号。

        “一般而言,在某地获得‘帽子’的学者,在被外地高校或科研机构挖走后,所获头衔往往不会被撤销。”王伟表示,这就造成了即使学者已经离开了服务地,但其所获“帽子”为其带来的学术利益并未因此消失,由此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所谓“帽子学者”的“赢者通吃”现象。“从这个角度讲,此次青海省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意义——我们在对待人才头衔的问题上要逐步回归理性。”

        至于该举措可能带来的影响,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副研究员刘进坦言,一方面,这种做法当然有利于促使地方性人才称号的使用回归规范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唯帽子”现象产生部分纠正作用。但另一方面,这一措施也可能会带来某些负向影响,即优秀学者会因此对加盟西部高校产生犹豫。

        在刘进看来,“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某些西部高校的制度和评价标准存在过度‘优惠’现象,由此导致的问题便是很多在东部高校难以‘出头’的学者,可以在西部高校轻易获得‘帽子’,并由此抬高‘身价’,反而给他们创造了出走的机会。”而东西部高校在人才评价标准上过大的差异,一方面导致某些教师在西部高校通过职称或“帽子”快速获得议价能力,致使校方的管控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当有一天东西部高校的人才评价体系彻底断裂后,西部高校反而更难招到真正的人才。“在人才引进的问题上,高校当然需要有打破传统的勇气,但这种突破是要建立在尊重市场规律、顺应国内外人才流动潮流的基础上,并按人才内驱力来进行的”。

        (《中国科学报》12.21 陈彬)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