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短视频的迅速发展,许多披着科普外衣的医学谣言也在网络上大肆传播。为了击破这些谣言,许多来自全国知名医院的医生化身为“科普网红”,在网上分享真正的医学知识,以此对抗网络谣言乱象。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主治医师白辰以“心中有术”为名,在短视频平台上陆续发布了553个医学科普视频。
一个月前,白辰接诊了一名急性心梗患者。让人痛惜的是,当急救车抵达医院时,患者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了。“谣言真是害死人啊!”患者的家人悲痛万分。原来,这名患者在胸痛发作时,按照从网上学的“救治妙招”,不停地拍打肘窝,坚信这个从网上学到的方法能挽救生命。
“心肌梗死本质上是长在心脏表面、为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出了问题,一般是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快速聚集形成血栓,使一部分心肌的血液供应被彻底阻断,导致心肌长时间缺血发生坏死。拍打肘窝能把堵住血管的血栓通掉?这个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听了患者家人说的情况,白辰既着急又愤慨,“造谣者这么做就是在害人!”
“花椒加一物能治百病”“喝醋软化血管”“洋葱杀死感冒病毒”……在短视频里,用厨房调味料就能解决疾病,成了观众们喜闻乐见的“偏方”。“这些谣言切中了百姓小药治大病的心理,夸大功效,诱导百姓陷入误区。”白辰痛惜地说,各种偏方、秘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卷土重来,“有视频有真相”的观念更会让人先入为主地相信谣言视频中的内容,轻则可能劳民伤财,重则可能延误治疗、危及患者生命。
白辰总结说,这类伪科普账号发布谣言,不过是为了博眼球、赚流量从而实现带货的目的,也有可能是在为背后的机构引流。观众在收看过程中应保持警惕,不要看到穿白大褂的就相信对方是医生,也不要看到对方自称是医生就轻信他的话。在甄别医学科普内容时,要注意账号是否有资质认证,医生出自哪家医院,归属什么科室、职称是什么。
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刚刚暴发不久,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白辰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了他的第一条视频,给大家科普新冠肺炎的症状,消除不必要的恐慌。他开始思索,如何通过网络平台为医学科普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随后,白辰在他的账号“心中有术”里开了一个专栏——“谨防上当受骗,粉碎谣言合集”,每则视频都会涵盖一到十个谣言。从2020年5月至今,这个专栏已经更新了70多集,视频点赞量从几千到上百万。
“这些谣言很多都来自短视频、朋友圈、公众号。有的谣言早在7年前就传过,经过视频一包装,传播得更快更广了。”白辰说,接触医学科普以来,他看到了不少网络乱象:在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一些所谓的“科普号”,他们发布的内容全是毫无依据的偏方或诀窍,这些人有的也身穿白大褂,让人误以为他是专家,却发布着存在误导性的伪科普。
“这些穿着白大褂的人对着手机镜头信口开河、张嘴就来,像什么罗宋汤可以使孩子长高,白开水加丁香叶可以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如果患者有萎缩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听信了这样的谣言就有可能耽误治疗,病情因此发展成胃癌,这个责任谁来负?”白辰气愤地说,医生要严谨专业,告诉大家什么才是正确的医学知识,因为医生的一句话可能不经意间就会影响许多人。有一次,白辰接诊了一名患有心衰的老年患者。老人因轻信了“换季输液就能冲洗血管”的谣言,一连好几天都去小诊所输液,导致心脏负担过大,出现了头晕、胸闷、满头虚汗等症状,被送往医院急救,所幸挽回了生命。
医学科普面对的大多是没有医学背景的普通百姓,只讲专业医学术语会把观众说得云里雾里。白辰选择将事实展现出来,用百姓听得懂的话,把这些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呈现出来,让观众能分辨出真假。
身为心外科医生,白辰开展的手术都是复杂程度极高的心脏手术。一天工作十余个小时,忙到深夜才能下班,几乎是他的工作常态。刚下了一台历时4个多小时的手术,回到办公室休息,白辰又拿出了他的手机和自拍杆。面对镜头,他以精简流畅的语言,在一分多钟的短视频里科普医学知识。从选题、拍摄到剪辑,都是白辰一个人完成。他说:“这花不了多少时间,医生对这些知识都熟记于心,只要确定选题,有时间了随时可以录。”
一名黑龙江网友是白辰的忠实粉丝。前段时间,她的母亲突发心梗,他回想起白辰在视频中科普的冠心病症状,及时发现了母亲的病情,给她含服了硝酸甘油,并第一时间将其送医,没有耽误治疗。就连医生也表示,这名家属的处理非常得当。网友发来的感谢留言,让白辰倍感欣慰,自己的付出让越来越多的人从中受益。
(《北京晚报》12.21 褚英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