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乡村人口流动和村庄演变分化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乡村人口总量和占比仍将继续下降。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也是提高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和劳动生产率、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前提。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离开农村的人口主要是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农村青壮年,而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老年人和一些身体素质较弱、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人群。
应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吸引更多农村大学生、退伍军人和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新创业,从中培养起一批经营现代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从事新产业新业态的新农人、能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新型经营主体与服务主体。
应打破人才在城乡之间、体制内外的身份限制,支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干部保留身份待遇,到农村创业或从事专业技术、公共管理、社会服务等工作,并为“土专家”“田秀才”等乡村本土人才提供成长空间和上升通道。
应逐步扩大农村集体产权结构的开放性,让愿意来乡村创新创业的各类人才和追求田园生活的城市居民能够进得来、住得下、有发展空间。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
(《中国发展观察》2021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