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故事具有一种普遍的结构。从古至今,故事都是关于难题和冲突的。美国文学研究者歌德夏(Jonathan Gottschall)称,故事的一个最主要配方即“故事=人物+困境+尝试的解脱”。所有故事讲述的都是主人公为了满足其欲求而付出的努力。故事本质上就是关于真实或虚构的人物如何克服困难的。“通往生活、财富、雄心、爱情、享受、地位或权力”道路上的障碍是故事的核心元素之一;另一个元素则是如何成功地或失败地克服这些障碍。因此,“玛丽饿了,玛丽吃饭”虽然讲述了一个事件序列,但听起来并不像是一个故事。而“约翰饿了,但橱柜里什么也没有”才像是一个故事的开始。几乎所有的故事制作者都必须在这个固定的结构中工作,戴着脚镣舞蹈。现代主义文学运动试图打破这一结构的桎梏,重塑人类讲故事的冲动。然而,乔伊斯的《芬尼根的守灵夜》之类的实验性小说虽然会被人们当作天才的艺术作品来膜拜,但却很难被当作故事来喜爱。
随着电子媒介的普及,长篇小说与故事讲述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肖锦龙在考察20世纪后半叶英国文坛的发展历程时发现,“文学和小说写作日趋衰亡”,而故事讲述重新兴盛。新世纪以来,《哈利·波特》系列和《达芬奇密码》等全球超级畅销书的出现,都将故事的普世魅力和巨大的商业潜力展露无遗。当代中国网文的繁荣或许就是这一世界范围的故事大潮的地方性表达。相对开放和自由的赛博空间为许多没有受过任何专业文学训练、但却有着讲故事的冲动和丰富想象力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如《鬼吹灯》的作者“天下霸唱”在网络上发表第一篇鬼故事之前,“连一百字的工作报告、检讨书都写不利索”。只是因为喜欢在网上看鬼故事,而故事的作者又迟迟不更新,他才在女友的逼迫下“侃”起了自己的鬼故事。
通过不计其数的网文作者多年的摸索,商业化网文现已形成了“升级打怪换地图”的固定叙事模式。“升级”指的是男女主人公的成长过程,“打怪”指的是克服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而“换地图”则指的是成长环境的变化。女主人公的成长“一般可以通过财富、身份地位、技能”等方式来实现。不同的文类也有各自的换地图方式。如武侠/仙侠/网游小说的换地图方式通常是:“出生/起于微末的地方→升级到一个层次以后去另外做任务的地方→继续升级的地方/副本→……”
不难发现,网文的写作套路是完全符合人类故事的“难题结构”的。网文主人公对生存、财富、权势和爱情的渴望,也是最普遍的人性的反映。2016年年底以来,备受国内媒体和学界瞩目的网络小说的海外传播,更加证明了“中国网络小说里那些千锤百炼的‘套路’所发掘和满足的都是人类最恒长最基础的情感和欲望需求,拥有着穿透不同文化背景的巨大能量”。
北大中文系教授邵燕君甚至预言:“目前,在全球流行文化输出的竞争格局中,能与美国的好莱坞、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电视剧有一拼之力的,只有中国的网络小说”。
从海外读者对中国网文的评论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关注的重点大多是情节走向、人物的塑造和人性的刻画,间或也会对个别词语的翻译和网文内容涉及的科学知识提出疑问。显然,无论是国内读者,还是海外读者,普遍不在意网文是否在语言和叙事方面展现出实验性或创新性的手法。
要求网文具备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难度/高度,无异于要求大象开屏,既不合理也没有必要。不可否认,部分网文作者也有极大的艺术抱负和情怀,对写作精益求精。但即便如此,他们创作出《追忆似水年华》或《尤利西斯》之类的现代主义经典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他们仍然只是在努力把一个故事讲得更好。
(《文艺报》9.17 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