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斑块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种关于斑块的误解也接踵而至,不少人将斑块简单粗暴地理解为:软的不好,硬的好。那么,血管里的“垃圾”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分类呢?
如何判断斑块的稳定性
大家谈论的软斑块、硬斑块,实际上是在说斑块的稳定性。稳定性是判定斑块危险等级的重要指标,而软、硬只是评价标准之一。我们还要根据斑块的结构特征(形态、大小、位置及内部回声等),以及患者自身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控制状态来综合分析。
判断斑块的稳定性,我们首先要看形态,表面光滑、外形规则的斑块一般不容易破裂;而外表不光滑,形状不规则的斑块,容易在血流的冲击下破裂。
其次要看构成,例如钙化斑块较硬,根据钙化发生的部分和范围不同,斑块的稳定性是不一样的。如果是斑块内部的点状钙化,通常是胆固醇坏死结晶,是个不稳定因素;如果钙化出现在斑块表面,则引起斑块的形态不规则,也容易破裂。破裂后,细小斑块被冲到颅内血管,形成脑梗死,这种梗死比血栓造成的脑缺血更难通过溶栓等治疗手段清除。
用超声检查给血管“垃圾”分类
通过超声检查斑块内部回声特征来评估斑块易损性(稳定性),可以进行血管“垃圾”分类。通常超声检查对斑块内部回声由低到高分为以下类型:
低回声 主要成分为脂质(胆固醇)、陈旧性出血、炎性细胞等。对于检查出此类斑块的患者,特别是血脂异常者建议降脂治疗。陈旧性出血者重点是控制血压的稳定性。
低至无回声 通常为斑块内新鲜出血。此类患者多数与饮酒、情绪激动、血压升高或不稳定导致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破裂或表面纤维帽的断裂有关。
等回声 主要成分为纤维组织增生。此类斑块相对稳定。
强回声 主要成分为钙化。
混合回声 上述各种类型的斑块特征可出现在同一患者、同一或不同斑块内。
因此,不能因为检查出是软斑块后就心情紧张、思想负担重,也绝不能因为发现是硬斑块后就高枕无忧、疏于防范。
有了斑块怎么办
在临床中,我们遇到很多患者希望通过用“除垢剂”、用铲子铲、用管子吸出来等方式,把血管里的斑块清除掉。这怕是对斑块有什么误解。斑块不是血栓,咱们的血管也不是钢管,斑块是日积月累一点点长在血管壁上的,没那么容易去掉。
斑块的形成和发展是个复杂的过程。大多数的斑块会逐渐变大,但有些斑块,在其形成早期、以脂质成分为主的时候,通过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斑块是可以瘦身甚至消失的。
所以面对斑块,最基本的措施就是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避免重口味饮食、戒烟、坚持运动、不要生气等等。我们只要在坚持健康生活的基础上,了解并控制自己的“三高”,同时按医生的指导用药预防心血管事件即可。
(《北京青年报》12.7 夏明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