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12月07日 星期二

    莫让“财商教育”成“对韭当割”

    《 文摘报 》( 2021年12月07日   01 版)

      “你还在靠死工资生活?”“比起没钱,穷人思维更可怕!”近两年,各种“理财课”“财商课”网络广告充斥各大平台,迎合了不少人的理财需求。然而报名之后,却遇到“课程内容质量较低”“虚假宣传”“教师不够专业”等问题,想退费却发现维权面临重重阻力。

      当下,确有许多年轻人有理财刚需,迫切想了解、学习理财知识与技能。今年1月,中国社科院发布《国民财商教育白皮书(2021年)》指出,过去10年,我国个人金融投资资产规模年均增速达17%。与之对应的,是人们对财商教育需求的急剧增加。由此,围绕财商教育的市场供给大量出现。数据统计,我国共有1万余家“理财教育”“理财培训”相关企业,2019年新增相关企业近2000家。

      财商教育不是“坑”,那些卖虚假课程骗学生的“劫财课”才是“挂着羊头卖狗肉”。

      防止理财课变“劫财课”,需要在规范化监管上狠下功夫,这就得从“疏”“堵”两端着手。“疏”就是要培育健康有序的财商教育市场,将财商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同时引导正规金融机构等组织成为财商教育供给主体,将投资者教育与客户维护结合起来,发挥良币驱逐劣币的作用;“堵”就是要把好资质审核关口,管住伪理财课营销套路,堵住伪理财课坑蒙拐骗的口子,防范消费者沦落为待割的“韭菜”。

      (人民网 12.1 佘宗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