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出“灰犀牛理论”数年之后,美国作家、政策分析师米歇尔·渥克出版了《灰犀牛2:个人、组织如何与风险共舞》,带领读者从新的视角认识、审视并建构自己与风险的关系。
记者:您最初是怎么想到灰犀牛这个动物形象并赋予它现在的含义的?
米歇尔·渥克:“灰犀牛”是我在2012年提出的一个术语。它是对概率大、冲击力强的风险的比喻。灰犀牛体形巨大,本不该被忽视,但因为其貌似愚笨、粗笨,才让人们疏于防范。现在,它代指没能及时阻止本来有能力、有机会阻止的灾难。
“灰犀牛”概念其实只是一个工具,用来探索为什么有些人站出来避免危机,而有些人放任自己被风险摧毁。通过使用动物形象,遵循伊索寓言和其他故事中的描述,我希望能激发人们对这种两吨多重、长角的危险动物的情感共鸣,并提醒所有人:你在规避风险方面所做的,远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好。
要规避风险,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人的脆弱,而这也让我们获得一种强大的力量。我希望人们能够利用“灰犀牛”的力量来推动自己前进,而不是被它们所践踏。
记者:2020年初起,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无数人的生活遭受了巨大改变。
米歇尔·渥克:疫情让我们看到了两极分化社会中的裂痕。过去近两年的时间里,每个人都意识到了自己所面临的风险和人们采取的应对方式的差异。疫情发生后,各国形成了不同的判断,以不同的方式做出反应,对待持续疫情的态度也不一样。一些国家很早就采取行动、遏制病毒,但同样的谨慎意识导致它们在推广疫苗方面反应较慢。有些地方的人对疫苗的恐惧甚至超过了对疫情的恐惧。
疫情改变了我们在财务、职业、健康、人际关系和道德风险方面的选择动力。死亡率和不确定性所带来的新体会,让许多人重新审视他们眼中最大的风险,以及他们愿意在不同领域承受多大的风险。
它还引起人们对全球共同应对疫情的重要性的关注,在可能的情况下防范风险,在无法预防的情况下有效应对。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如果任由新型冠状病毒及其不可避免的变异体在全球各地肆虐,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将面临危险。
记者:在这本书里,您把“灰犀牛”理论拓展到了个人生活层面。
米歇尔·渥克:对。个人风险、政策风险、职业风险、经济风险、组织风险和全球风险交织在一起,塑造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世界,并最终决定了我们作为个人,在企业和政府中如何应对这些风险。理解动态反馈循环可以帮助我们将风险程度降到最低,并有勇气去拥抱积极的风险,走出舒适区,走上一条发挥个人潜力的道路。
(《解放日报》11.13 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