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11月20日 星期六

    聋哑人快递站的困境

    《 文摘报 》( 2021年11月20日   01 版)

        张小山用短信与收件人联系。

      去年10月,一家名叫“吾声快递”的快递站在上海成立。该站点因为组建了全国首支聋哑人快递队伍而被广泛关注。但不到一年时间,“吾声快递”宣布停业,这支队伍的起落,彰显了残疾人就业的现实困境。

      “聋哑配送员”

      10月29日早上六点半,在上海普陀区的一个快递分拣点,来自全国各地的包裹,搭乘着大卡车赶来,运输带迅速被排着队的包裹所占领。

      八箱苹果运到张小山(化名)面前时,他没有过多的表情。张小山身高将近一米八,高大、健壮,一直戴着一顶鸭舌帽,他穿着一件大红色的外套,后面印着“聋哑派送员”。

      按照规定,他们要在上午八点半前完成分拣、扫码入库、分类装车。上午八点半,张小山将分类打包好的快递装车。

      九点左右,张小山抵达第一个小区,他和门卫相视笑了笑,算是打了招呼。快递柜是几家快递站点配送员的聚集地,他们相互打招呼,张小山听不到大家在聊什么。他熟练地在快递柜登录自己的账号,录入快递信息。半个多小时后,两大袋的快递都入柜了。

      大多数快递员为了省快递柜收取的四毛钱保管费,都尽量送货上门,但张小山喜欢使用快递柜,以此减少和收件人之间的交流。

      刚刚送快递时,他将快递全都投入到快递柜中,收到了不少投诉。后来他就记下了,哪户人家同意放快递柜,哪户人家要送上楼。他清楚每户人家指定的放快递的地方。

      首个聋哑人快递站

      张小山不愿意谈及自己的过去,他是江苏人,此前在家乡的工厂做流水线工人,一个月收入四千元。他需要赚钱,养活父母和还在上小学的女儿。他从朋友那里听说,上海招收聋哑人快递员,干得好的话每个月可以有一万多块钱的收入,他没有太多犹豫就赶来了。

      招收聋哑人的快递点叫“吾声快递”,被称为全国首个聋哑人快递站点。

      “之前没有聋哑人送过快递。”吾声快递创始人顾忠回忆。此前,他承包了上海一个街道的慈善超市,雇佣了两个聋哑人负责理货。遇到疫情,超市的营业额直线下降,他就想办法在超市开展快递代收业务,让聋哑人送快递上门。

      “效果挺好”,顾忠说,之后,他开始和一些快递网点合作,培训聋哑人快递员。去年10月,顾忠与人合伙承包了普陀区的一个快递站,集中聘请聋哑人。

      顾忠的父母是聋哑人,他家里贫苦,16岁便半工半读。“聋哑家庭的孩子很容易走歪路。”顾忠说,“聋哑人赚到了钱,才能培养他们的下一代。”

      对聋哑人来说,找工作不容易。他们常常是人跟着工作跑,哪里有愿意招收聋哑人的地方,他们就直奔那座城市。

      24岁的史荣华不是完全聋哑,戴上助听器,可以恢复一点点听力。去年秋季开学时,顾忠到他们学校介绍快递员的工作,打着手语告诉他们,“一个月可以赚一万块钱。”史荣华心动了。很快学校的老师带着另外七名同学也来到了上海。

      在磨合中起步

      起初,顾忠要求快递员尽量送货上门,但遇到了各种问题。附近的邻里投诉聋哑快递员敲门的声音太大,扰民;敲门后,屋里的人问,是谁?他们听不到,继续敲,屋里的老人害怕是坏人,不敢开门。

      为此,顾忠找人录制了一段语音:“您好,我是聋人配送员,您的快递到了。”但是因为听不到,聋哑快递员无法确认屋内是否有人回应,只能一遍遍的重复播放。

      无法接到收件人的电话是一个大问题,聋哑人习惯用短信沟通,但经常短信发出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人回应;或遇到比较着急的客户,一个电话打过来,聋哑快递员手足无措。怀疑聋哑人快递员是否是聋哑人的情况也有,有的收件人坚持称“见面让我看看”。

      经过三四个月的尝试磨合,聋哑快递员每日送单量与健康快递员基本持平。接着,团队吸引到了更多的聋哑人,从30多人发展到了100多人。有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称这些聋哑人“本是需要帮助的人,却成了帮助别人的人”。

      因为快递越送越顺,史荣华过年的时候也没有回家,他每个月都能拿八九千块钱的工资——这是大部分聋哑人达不到的收入。

      做不下去了

      今年八月初的一天,顾忠叫史荣华一起吃饭,他告诉史荣华:做不下去了。在记者采访中,顾忠及一些聋哑快递员都提及了以下几方面原因。

      史荣华觉得,和健全人相比,聋哑人送快递接收到的投诉多,最大的问题是无法沟通,“聋哑人习惯呆在自己无声的世界里,他们很难和健全人交流,也不知道要怎么沟通。”收件人也有苦恼。有时候想要退货,不知道怎么操作,快递员听不懂,也不会说,只能打字沟通。

      顾忠说,有时为了安抚快递员,对一些无由头的投诉,由网点承担投诉的费用。按他的说法,2021年5月份之前,顾忠每月会为快递员垫付6万至8万的罚款。而一些快递员离职后,他们此前欠下的罚款也只能由公司承担。

      聋哑快递员阿豪展示了他八月份的工资单,上面显示,他一个月送了3488单,被投诉14次,投诉扣了1390元;遗失快递一件,扣除了1004元;扣除伙食、电动车租赁1550.5元。最终阿豪当月的收入为“零”。

      另一个是管理问题。“聋哑人本身也不好管理,纪律性很差。”顾忠说,他们招聘的聋哑人多是没有读过大学,文化水平低,有时会突然离职,影响该片区快递的送达率。

      今年8月15日,“吾声快递”宣布停业。现在,在新的快递点,只有张小山和另一个聋哑人还在继续做快递员。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吾声快递这个事件反映出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社会的包容度有待进一步提升。第二个问题是社会应该为残疾人提供帮助,帮助他们开发自身优势。” 

      (《新京报》11.14 陈亚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