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11月16日 星期二

    中国未来的发展潜力展望

    《 文摘报 》( 2021年11月16日   07 版)

        如何看中国未来的发展潜力?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2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为9.2%,人类历史上从未有任何国家或地区以如此高的增长率持续这么长时间。对于未来,目前国内外的学界和舆论界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不看好,总结起来大致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认为中国过去42年发展太快,是非常态,总是要向常态增长回归。按国际著名经济学家、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的看法,中国会回落到3%—3.5%的常态增长。同时,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World Table第十版发布的研究数据,中国2019年底的人均GDP,按照2017年美元的购买力平价计算已经达到14129美元。有些学者用这个数字对比德国、日本,发现德国在达到人均GDP14120美元左右之后的16年,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只有2.3%;日本达到这一水平之后的16年,平均增长速度也只有4.4%。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世界闻名。既然它们抵达这一水平之后的16年平均增速只有2.3%和4.4%,中国2019—2035年这16年间的增长潜力也不会很高。这个推理听起来好像很合理。

        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已经开始人口老龄化,其他国家出现人口老龄化之后,经济增长都放慢了,中国也难免会经济增速放缓。

        上述研究似乎非常有说服力,但我个人不太同意。因为中国在过去这四十多年里能够实现每年9.2%的增长有很多因素,但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充分利用了跟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差距所蕴含的后来者优势。中国的后来者优势还很大。

        中国是在2019年人均GDP达到14129美元,但只有美国同期水平的22.6%。相比之下,德国、日本、韩国等其他发展比较好的国家是在什么时候人均GDP达到美国的22.6%?德国是在1946年,日本是在1956年,韩国是在1985年。德国从1946年到1962年,16年平均经济增速达到9.4%;日本从1956年到1972年,16年的平均经济增速达到9.2%;韩国从1985年到2001年间,在期间遭受亚洲金融经济危机出现一年负增长的状况下,16年平均增长仍高达9.0%。

        中国未来16年(从2019年算起)应该也有大约9%的增长潜力,因为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已经实现。

        虽然中国也正在发生人口老龄化,但中国人均GDP只有美国的22.6%,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都可以利用后来者优势,还可以把劳动力从低附加值产业往高附加值产业配置来提高劳动生产力,这个空间非常大。如果中国能用后来者优势,即使人口和劳动力不增长,也可以比发生老龄化的发达国家增长更快。

        另外,中国的退休年龄很早,可以逐步延长退休年龄,这有利于增加劳动力供给。而且,劳动力最重要的不仅是数量,而是质量,中国还可以提高人均教育水平来提高劳动者的质量。

        和当年的德国、日本、韩国比,中国在未来发展上还有一个新经济所带来的优势。新经济包括互联网、移动通信、新能源等有个特性,这些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周期特别短,而且以人力资本的投入为主,金融资本使用的相对少,这种产业中国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同时,中国还有大的国内市场的优势。新的产品和技术研发出来以后,马上可以进入到中国这样一个大的市场,使其生产迅速达到规模经济。如果新的产品和技术需要硬件,中国有全世界最完整的产业配套。所以,在新经济上面中国和发达国家比至少可以并驾齐驱。这是德国、日本和韩国处于中国当前的发展水平时所不具有的优势。

        从上述的后来者优势和新经济的优势来看,中国应该在2035年之前,每年至少有8%增长的潜力。同样道理,根据后来者优势和新经济创新的优势,中国在2036—2050年间应该还有年均6%的增长潜力,也同样考虑到中国要实现高质量增长,需要解决技术之外的其他社会经济问题,不能完全根据技术的可能性来发展,但是,实现4%左右的年均增长率完全有可能。以此计算,中国到2049年人均GDP将达到当时美国的一半,应该完全有可能,这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世界将会进入到一个新的稳定的格局。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 林毅夫)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