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11月04日 星期四

    “缩短学制”纯属谣传

    《 文摘报 》( 2021年11月04日   01 版)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设立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通知》,决定在12地设立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区。不曾想,迅速演变成社交网络“缩短学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4年、初中3年、高中2年)的传言。目前,多地教育部门已辟谣。

      我国基础教育学制从诞生至今,并非一成不变,但“6+3+3”始终是主流。

      2016年教育部答复全国政协委员提案表示,我国目前的中小学学制是经过多次变革、长期实践验证、科学研究和国际比较等逐步形成的,并由国家法律和政策加以确定,与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基本适应。2020年,教育部答复全国政协第2180号提案指出,还不具备缩短学制和将普通高中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

      当前,各级教育中义务教育经费占比最高,超过一半。而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到2011年实现全面普及,巩固普及水平、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任务仍然艰巨。

      更何况,制定中小学学制最应强调的首要因素,是是否符合少年儿童成长规律。学制变动,必然引起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校舍建设、教师队伍结构调整等系统变动,对学校管理和教学秩序带来较大冲击。

      北师大教育学部教授兼学术委员会主席檀传宝表示,学制问题很严肃,若改学制,须先有严肃的研究做基础。若匆忙的改革举措不断、让人失去定力,群众就极易听信谣传,形成心理上的踩踏。

      此次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涵盖了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地级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县级市等,代表性广泛。

      “十三五”以来,人民群众“有学上”问题已基本解决。中央部署“双减”之后,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基础教育面临的最紧迫最核心的重要任务。相比“缩短学制”的提议,檀传宝认为,目前基础教育主要应做两件事:一是提高公立学校教育质量,二是提高校外教育治理水平。也就是说,“双减”的同时要“双增”。

      (《中国新闻周刊》10.19 俞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