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化学专业博士洪伟耀成为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一老师已经一个多月了。他说,最近正在“综合、总结、简化北大教授们的授课资料,将其改成适合高中生理解的内容,希望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
过去5年,广州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增加2.7万多人,总量超15万人。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自然是来自国内外名校的硕士、博士、博士后。9月新学期,又一批名校毕业的“学霸”老师投身广州基础教育,站上中小学的三尺讲台。
这些学霸们为何选择踏上这三尺讲台,又将如何一路修炼升级、“百炼”成师?
学霸纷纷来穗
每天上完课,下午5时至6时,香港大学物理学博士、广东实验中学(以下简称“省实”)物理老师梁鹏飞都会备好零食水果、端坐在办公室,翘首以盼同学们上门提问。准备零食,是为了增加吸引力,让害羞内向的同学也愿意来。每天答疑完,梁鹏飞便开始改作业,将每个学生的作业情况记入表格,用不同颜色标记学生的不同状态:绿色是正在进步的,蓝色、紫色是再进一步可更上一层楼的。根据学生状态的变化,记录的颜色也会动态变化。这是梁鹏飞当高中老师一年多来的常态。
在广州,清北博士等名校学霸“批量”进入基础教育领域,始于去年。2020年5月,广东实验中学负责人透露,将有一批名校博士入职该校;9月,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组织辖区内中学向全国公开招聘优秀博士;11月,广州市教育局组织7所市属知名中学“组团”赴京,招聘70名优才教师,结果,仅执信中学就签约博士6人、硕士12人、本科2人,其中有16人来自清北。
今年5月,广州25所中小学公开招聘编制内教师,88%的学校只招收硕士或博士研究生。9月新学期,广东实验中学入职的26名新教师中,14位来自清北,其中有7位北大博士、6位北大硕士、1位清华硕士;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入职的40名教师中,有9人是来自北大、清华、香港中文大学、维多利亚大学等学府的博士及博士后。目前,广州市执信中学教师队伍中有博士9人、硕士128人,占教师总数的近43%。
纵观近年来广州教师招聘,伴随着学位增加、教师待遇的提升,大规模、高层次的教师招聘正成为常态。广州市第一中学校长胡革新表示,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有好老师才会有好教育,“未来三年,一中期待博士、硕士分别占教师总数的10%、50%以上”。
为何来中小学
在世人的想象中,名校学霸就应该在珠江新城CBD当“金领”,或者干脆撸起袖子加油干成为创业老板。“吃粉笔灰”的中小学教师岗位,为什么越来越受他们青睐?
刚刚入职执信中学的清华大学数学专业学士鞠浩天,在中学时代就梦想当老师。“老师是个幸福的职业,做老师能让人变得年轻。”鞠浩天说,前些天,他给高三竞赛生讲完课,同学们一边讨论题目一边夸他讲得精妙、有启发性:“能够带领冲刺阶段的竞赛生,在单调的刷题间隙中做一做‘思维体操’,我很荣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孙浩翔平时喜欢跟人打交道,但又不想完全抛弃自己所学的化学专业,因此,结合专业优势和性格特点,他站上了执信的三尺讲台。本、硕、博都在陕西师范大学攻读生物学的周梦鹤,是少有的初中博士老师。入职省实初中部3年来,她有耐心、喜欢孩子,“高考报志愿时就选择了师范大学,博士导师也很鼓励我进入基础教育领域”。
一位博士老师直言:“如果选择留在高校做研究、发论文,压力很大,不少高校的新人5年淘汰率达到50%,甚至更高。”如果不留在高校,选择入企业、进“大厂”呢?一位博士笑称:“在我的行业、研究领域,全世界的对口企业都不多,且大多远离人烟。”
选择中小学,学霸们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理由——中小学教师待遇日渐提升,编内教师年薪超20万元,高级教师年薪超40万元,足以提供稳定、有尊严的生活。再加上天天都能面对朝气蓬勃的孩子们,这份工作堪称性价比满满。“看到一些师兄师姐入大厂后经常996、熬夜,我这小身板恐怕负荷不了。”一位学霸老师说:“在学校读了这么多年书,喜欢学校单纯的氛围,留在中学校园也很好。”
学霸也需百炼成师
对学霸老师来说,教中学生并不是“手到擒来”的简单事。他们都得重学一遍中学课程,一节40分钟的课得花四五个小时备课,备到凌晨两三点是寻常事;另外,拜师学艺、搬着小板凳去听资深老师的课,也是学霸的必经之路。
拿全额奖学金读书的韩国科学技术院硕士、东京大学物理学博士吕金其去年入职省实,他坦言,自己给高二学生上的第一节课“很烂”:“20分钟就讲完了新课,剩下时间不知道讲什么,就让学生自习。”他把高中物理内容重新认真学了一遍,因为“硕士和博士的研究领域是物理学的很小的一个方向;与之相比,高中物理涵盖面很广”。
这样的尴尬,发生在不少学霸老师身上。当然,学习力超强的学霸们都会暗下苦功,这种情况很快就会消失。
周梦鹤2018年到省实初中部工作,第一年就担任班主任。开始,她生怕学生不喜欢自己,便有求必应,只知道尽心尽力对学生好。每天守在学生身边的她做好各种服务,结果失去了权威。几个月后,学生违纪情况渐多,周梦鹤疲于处理各种班级矛盾,每天跟打仗一样。
“我像个大孩子、小保姆、玩伴,唯独不是治班有方的班主任。”周梦鹤开始反思,对学生无原则的好并不是真好,需要恩威并重。
她参加了班主任培训。再接新班时,她拒绝成为“保姆型”班主任,坚持严字当头、爱在其中,依靠制度管理班级。她制定了班干部竞聘制度,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定期进行班干部培训;她还用一张表格量化汇总每个学生一周的考勤、作业、纪律、卫生等表现,每周表彰有进步和特别优异的学生,也关注不稳定或长期落后的学生。渐渐地,她摸索出了一套“爱与制度结合型”班级管理模式。
执信中学校长何勇相信,未来,学校和老师必须具备“横贯能力”,“以往学科边界明显,但未来对跨学科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更高,以后学校需要相当比例具备综合素质、横贯能力的老师,给孩子足够的基础和引领,开拓科学、人文、国际视野。”为此,执信加快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储备,正申请博士后工作站,引进一批教育研究博士,开展高中教育和义务教育研究,为课程的高质量和多元化提供支撑。
有人疑惑,博士教中小学,是不是人才浪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表示,英美国家师资队伍硕士生100%,博士生50%,这正是“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羊城晚报》10.8 蒋隽 田欣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