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9月30日 星期四

    半生时光“重拾”南侨机工抗战史

    《 文摘报 》( 2021年09月30日   05 版)

        林少川收集和整理的部分南侨机工资料。

        林少川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自小生活在福建侨乡泉州的一个华侨农场。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后,进入位于泉州的华侨大学任教,讲述华侨历史。

        “我虽然教的是华侨史,但对南侨机工这段历史所知甚少。”林少川说,当时仅有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著书《南侨回忆录》里记载了一些南侨机工事迹。从那时起,林少川萌发了挖掘重现南侨机工历史的念头,并在华侨大学支持下设立专门的研究课题。

        198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纪念日,一位名叫蔡汉良的老人手持抗战史料、证件,以及一枚“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荣誉纪念章”来到华侨大学陈嘉庚纪念堂,向林少川细细讲述了他自1939年响应陈嘉庚先生号召,加入南侨机工回国参战的故事。

        1939年,中国沿海及对外交通要道先后沦陷,新开辟的滇缅公路,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唯一能够获得国际援助物资的通道。由于十分缺乏汽车司机与修理工,抗战物资供应濒临中断。同年2月7日,陈嘉庚先生发布《南侨总会第6号通告》,号召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共拯危亡。仅数月之间,就有3200余名南洋华侨响应,组成“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分九批抵达昆明支援抗战。“蔡汉良是泉州籍泰国南侨机工。”林少川说,蔡汉良看到《通告》便决定报名回国支援抗战。

        林少川将此事写成《记滇缅公路南侨机工蔡汉良》一文,经厦大陈毅明教授推荐,引起陈嘉庚先生之侄、曾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陈共存的重视。陈共存便请他寻访在世南侨机工,将这段历史重现在世人面前。

        1987年9月起,林少川背着简易的行装,带着录音、照相器材,只身沿着滇缅公路考察南侨机工史迹,深入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8省64个市县采访调查。

        模糊的南侨机工形象,逐渐清晰起来!当时这些海外赤子,有的是放弃待遇优厚的职业而回国;有的年仅十七八岁,却虚报为20岁才够条件回来;有的惜别未婚妻而奔赴祖国抗日疆场,约好胜利归来再相会;有的毅然别妻离子报效祖国;有的因家长不同意,则改名瞒着家庭秘密参加机工队伍……

        海外赤子回国奋战在全长1146公里的滇缅公路上,昼夜兼程抢运抗战急需物资。据不完全统计,1939年至1942年间,滇缅公路共抢运约50万吨军需物资,15000多辆汽车及其它无法统计的各类物资。

        3200余名南侨机工,人人要闯过四个“生死关”:险路关、雨季关、瘴疟关、空袭关!抗战胜利,他们中有1000多人将自己的鲜血与生命奉献给了这条抗战生命线,1000多人回到南洋,1000多人留在中国。

        1994年,林少川正式出版30万字、图文并茂的《陈嘉庚与南侨机工》。这段尘封多年的英勇悲壮历史,第一次全面展现在中国人面前,带给人们巨大震撼。

        (中新网 9.18 缪超 李晓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