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坛上出现了以“省简称+派”而成文艺评论流派的呼声。所谓“闽派评论”“粤派评论”“川派评论”等说法,似乎有点渐成气候的意思。仔细思考起来,未必经得起推敲。我觉得所谓以“省简称+派”自成一派的文学批评是不科学的,或者说是不成立的。
比如,如果以出生地算的话,那么,雷达应该算是“陇派”评论家。雷达出生于甘肃,毕业于兰州大学。可事实上,从来没有人把雷达称为“陇派”评论家。他多年生活在北京,并在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工作多年,也没有人认为他是“京派”评论家。
一般认为,一个派别、一个流派大抵风格一致,观点趋同,看法大致相同。所以,这种以“省+派”的评论流派,根本无法保证省域内的文艺评论家对一部作品,或对一个文学现象都能观点一致或者趋近,事实上,甚至会出现观点对立、完全相悖的现象。也就是说,一个省域内的文艺评论家,观点未必一致;而不在一个省域的文艺评论家,观点未必矛盾,甚至可能观点完全一致。比如,同在北京大学任教的谢冕与洪子诚、严家炎与陈晓明、张颐武与孔庆东等,他们的观点有时候接近,有时候交叉,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而且,也没有人认为他们就是什么“京派”评论家。
在“数字化生存”“云计算”“大数据”大行其道的当下,以地域命名评论流派的思路无疑是狭窄的、僵化的,因而也是没有前途的。以“省+派”这种画地为牢的“结派”方式,非常不利于开展正常的文艺批评,而且极容易滑向帮派主义,使文艺评论遭遇难堪。
(《博览群书》2021年第8期 周纪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