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9月23日 星期四

    从静安别墅改衣店看城市管理的温情

    《 文摘报 》( 2021年09月23日   02 版)

        千禧年前后,五家改衣店接连在上海静安别墅“生根发芽”,一晃20年,已经构成这片新式里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122号”店主张杰学裁缝时,正好赶上改革开放初期。1985年,少年张杰离开家乡江苏泰兴,来到上海拜师学艺。当时上海人家最流行的就是自己买布料,请裁缝上门定制。张杰跟着师傅去过不同的人家,从早上8时到晚上6时,做好十来件衣服,一天下来能挣七八元钱。他的同乡、“美美”店主赵建新的经历与之相仿。在数千趟的上门制衣过程中,练就了一把量体裁衣、缝制整烫的好手艺。

        1997年开始,梅龙镇广场、中信泰富、恒隆广场陆续建成,南京西路商圈崛起,众多国际一线奢侈品牌门店吸引了新一代消费者。但由于体型差异,很多顾客发现花大价钱买来的华服并不合身。店员注意到顾客的需求,主动替他们留意起裁缝师傅。也是1997年,张杰和陶培青已经立足静安别墅,开出裁缝店。商场店员中午到这里来吃小馄饨,恰巧遇上他们,生意就这样谈成了。从此他们纷纷转型为改衣裁缝。

        如今,静安别墅改衣店的生意一半来自商场,另一半是直接找上门的顾客。大部分顾客拿来的衣服并不华贵。一条裤子,原价几百元,去找这里的任意一家店放缩,都要200元上下。听起来似乎不太划算,但在“陶记改衣”店主陶培青看来,原因就是两个字——讲究。他说,站在上海街头望去,哪怕白首老人,穿着打扮也不含糊。

        静安别墅里的日子并非没有波澜。这里开出的小店一度比现在多,但是这些商铺基本都没有营业执照。为了减少经营户对居民生活的影响,2010年开始,静安区相关部门针对“居改非”、无证无照经营等现象进行整治。好在,因为改衣店扰民程度不高,兼有家庭作坊般的便民服务功能,最终被保留了下来。城市管理中的温情片段,就此被记录在改衣店的成长史上。

        (《解放日报》9.14 周程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