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9月14日 星期二

    地名读音的多元选定

    《 文摘报 》( 2021年09月14日   06 版)

        一个地名读音从当地民间层面的习用读音到国家民政部门、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权威认可,再到词典层面的规范读音,往往而且必然会考虑到社会、历史、地域、民情、层级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遵从的是多元性选择,而不是唯一性标准。从《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7版反映的现有地名读音看,大致体现出了五方面的考虑,以下逐一论述。

        承古性

        地名读音的承古性是指地名读音继承了中古或上古时期的汉语语音特点,这些古音在普通话中已经发生演变,而在特指的地名中还保留着。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说,地名往往保存古音。例如山东省费县的“费”,读bì,广东省番禺县的“番”,读pān,都保存了古重唇音(今双唇音)。

        再如山西省洪洞县的“洞”,读音为tóng,不读dòng。此音已沿用千余年。源于《广韵》徒弄切,tóng只用于洪洞地名中。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的“台”,读tāi,保留的是中古音。

        安徽省六安市的“六”,当地读lù,不读liù;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的“六”也读lù。读lù最晚是中古音的保留。

        从俗性

        地名读音的从俗性是指该地名的读音不是按中古音的反切读音来读,而是遵从了当地不合古音的俗读。比如,山西省繁峙县的“峙”,读shì,不读zhì。广东省东莞市的“莞”,“莞”读上声调guǎn。“珲”作为地名用字,在吉林省珲春市中读hún,在黑龙江省黑河市瑷珲区中读huī,也是分别遵从了当地俗读。安徽省蚌埠市中的“蚌”,今音应读bàng。今读bèng也是遵从了当地俗读。河北省蔚县的“蔚”,读yù,不读wèi。“漯”有两个读音。读tà,今山东的古水名漯河,读此音。然而,河南省漯河市的“漯”读luò,不合古音。也是遵从了当地俗读。浙江省丽水市的“丽”,读lí,不读lì。

        容错性

        地名读音的容错性是指有的地名读音不知何时因何原因产生误读,一直这么读下来,不予正音。

        比如,四川省筠连县的“筠”,读jūn,不读yún。《广韵》为贇切,《集韵》《韵会》于伦切,都切为yún,音同云。读jūn可能是受声旁“均”的影响。黑龙江省穆棱市的“棱”,读líng,不读léng。可能是受同声旁字“凌陵绫”的影响。黑龙江省讷河市的“讷”,不读《广韵》“內骨切”的nù,也不读《现汉》注音nè,而读nà,可能是受同声旁字“纳衲钠”的误导。贵州省大磏镇的“磏”,不读《广韵》“力盐切”的lián,而读qiān。可能是受同声旁字“谦”的误导。江苏省浒墅关镇、浒浦镇的“浒”,读xǔ,不读hǔ,当是受声旁“许”的影响。上海市莘庄镇的“莘”,读xīn,不读shēn,是受了声旁“辛”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误读的字有县级地名,也有镇级地名,而且以上“磏”“浒”“莘”这些镇名的读音,均在《现汉》中明确注为qiān、xǔ、xīn,这是比较特殊,也比较罕见的。因为一般情况下,地名的特殊读音只能照顾到县级及其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

        存异性

        地名读音的存异性是指国家民政部门和《现汉》认可同一个字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特殊地名读音。比如,《现汉》中“乐”有lè、yuè、lào三个读音,读lào音,专门用于河北省乐亭县的“乐”,也用于山东省乐陵市的“乐”。但是,同是县名中的“乐”,浙江省乐清市的“乐”,当地读yuè;河南省南乐县、广东省乐昌市、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的“乐”,当地均读lè。《现汉》中虽未为地名注出“乐”读lè的读音,但在百度百科中已按当地读音注出。看来同属县一级的上述几个地名中的“乐”,读音取向可以不一样。

        开放性

        地名读音的开放性是指无论是《现汉》,还是国家民政部门,对地名特殊读音的认定一直持开放态度,一直关注地方政府与民间群众的诉求。对某地特殊地名读音,只要是地方政府根据民间诉求正式给民政部打报告,经专家论证合理,即会得到官方认可,也会在《现汉》中得以增补。

        (《光明日报》9.5 乔全生 邸恩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