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9月11日 星期六

    要表现一个事物,先要远离一个事物

    《 文摘报 》( 2021年09月11日   07 版)

        费尔南多·博特罗《芭蕾舞者》

        ■陆绍阳

        有一个画家,把什么都画得“胖乎乎的”。画男人是膀大腰圆,画女人是丰满浑圆,即便她是芭蕾舞者也一样!画水果是圆乎乎的,画花朵是团成一团,即便是那些向古典大师致敬的作品,比如《蒙娜丽莎》《阿尔诺芬尼夫妇》《宫娥》等,全都好像往他们的身体里吹了气一样,胀鼓鼓变成一个球体。从分量看,他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重量级”的画家。这个怪异的画家就是哥伦比亚国宝级画家费尔南多·博特罗(1932—)。

        为什么博特罗“嗜胖如命”?这种审美趣味让人好奇,难道是因为博特罗身边的人都是胖子吗?他妻子不胖,他一生中交往过的女朋友也都很苗条。那是什么原因?

        2016年“博特罗在中国:费尔南多·博特罗作品展”在上海举办,博特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过这个问题。在一段采访中他说:“我画的不是胖子,而是想通过现实题材来表达一种体积带来的美感和塑性,艺术是变形和夸大的,跟胖子没有关系,不只是人,我画的动物、水果、乐器也都是胀鼓鼓的。”他在另一段采访中说:“艺术中的美和现实中的美是两回事。没有什么比画一个美丽的女人更肤浅的事情了。艺术中最美丽的肖像常常是丑女人;如果你画了碧姬·芭铎,那可是个大灾难。画日落,你需要远离日落;如果你真画了日落,那你可有大麻烦了。”

        这两段采访中,有两句话对理解博特罗的艺术特别重要,一句是“画日落,你需要远离日落”,博特罗倡导的是,你要表现一个事物,先要远离一个事物,那是创作的起点。另一句话是“艺术是变形和夸大的”。前一句说的是不要直接描绘对象,后一句是方法论启示,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透露出博特罗的艺术旨趣。

        “变形”是传统艺术区别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关于如何处理人和物,或者处理主体和客体关系,有种传统的观念,认为创作是一种聚焦,聚焦在对象物上,是一种向内的表现手法,需要千方百计接近表现对象,尽可能真实地展现对象,由此延伸开来,判断艺术成就的一个标准就是“逼真性”。主客体之间,重心是“对象”或者“物”,这种艺术认知是古典艺术的主流观念,而随着照相机的发明,艺术家突然发现,画家在还原对象上已经没有任何优势。

        怎么办?艺术向何处去?在当代艺术家看来,你画一个东西,只是画得像,那么只能说明你的技术达到一个水准,说到底,那只是一种复制的能力。传统的那种建立在复制、还原论基础上的艺术观在现代社会受到挑战,“美”不一定由“真”的土壤孕育出来。

        怎么走出一条和传统艺术不同的道路呢?当代艺术家认为可以回到主客体关系上来突破,即从“对象”转回到艺术家主体上。实际上,这种从对象身上移开的方式,无论放大或者变小,其实都是和原形拉开距离。而一旦聚焦在艺术家主体上,那每个艺术家都有看待事物的方式,同样的有的艺术家像贾科梅蒂就会把个人看成是“麻杆”或者“筷子”,因为他们强化了某一点,他们把自己的情绪、认识、思想投射到对象物上了,呈现的是一种心灵的真实,因此,艺术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博特罗显然不愿意继续沿着古典艺术家对待现实的方式来构建他的艺术大厦,而是在体积感的表现上着力。体积感长久以来一直是艺术的基石,因为体积感能创造出空间,而博特罗的做法是“夸大体积感”,这是他的艺术语汇,也是识别博特罗艺术特征的一个标识,实际上,也暗合了现代艺术发展的一个走向。

        画家刘小东说:“博特罗作品中塑造的体积感,正是西方绘画中最重要的因素。艺术不仅仅有民族的内容,还在探讨艺术的本质。”

        在博特罗的艺术世界里,一个“丰满”的苹果会比一个真苹果更能表现出苹果的美学体验,艺术和现实是两个平行世界,前者更能够表达出博特罗想象中的丰润之美。

        (选载二)

        (《看画小记》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