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9月09日 星期四

    “双减”之下教育将迎接哪些挑战

    《 文摘报 》( 2021年09月09日   02 版)

        “双减”下的首个新学期,全国不少地方都给中小学生及家长送上了一份开学“大礼”:孩子早上上学的时间推迟了,可以多睡一会儿了;下午放学的时间也错后了,家长们不用再“翘班”接孩子了;孩子们周末不用再坐在培训班里加入“内卷”的大流……不过,当前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多年积累而成的,要想达到“双减”政策的最终目标,教育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校外培训能否真正“熄火”?

        中央的“双减”政策提出要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不过,一味地“收紧”并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还要看校外培训存在的根源是否还在。

        培训乱象的根源是考试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和学校间依然存在着不均衡。教育评价改革应该包括考试改革、招生改革和考试招生管理体制改革三个层面。但是,多年来改革一直停留在考试层面上,对其他两个层面没有过多的涉及。正是因为如此,靠刷题迅速提高分数的校外培训就有了市场。如果单一的评价标准还在,就意味着唯分数论的“土壤”还在,那么,就意味着让一路狂奔的校外培训彻底“熄火”依然是个挑战。

        治理了校外,那么校内呢?

        当学生都回归到校园,对学校教育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一位中学团委老师这样描述“双减”政策出台之前的情景:“我最怕组织放学后的活动,一场篮球赛一会儿被家长接走一个、一会儿又被家长接走一个,都是上课外班的。”

        不过学生和家长的理由也很充分。“这几年我在学校从来没有听懂过物理课,老师就按照自己的节奏讲,没听明白也找不到老师。课外班不一样,自己有做得不对的题,老师比我还着急,总是抓住我让我改错。”北京一名初中生说。

        因此,提质增效,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确保学生在校内学会、学足、学好才是把学生留住的底气,才能真正发挥学校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而增加这种底气的关键,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是否能达到优质均衡,教学质量、效能是否得到有效提升。

        “鸡娃”的家长能否彻底“偃旗息鼓”?

        校外培训机构得到了治理、学生的校内负担减轻了,那么“鸡娃”的家长是否就可以“躺平”了?不少家长保持着观望的态度:一方面庆幸国家终于出台政策治理让孩子越来越累的校外培训,另一方面也在隐隐的担心仅靠学校否能让自己的孩子在跟别人竞争中脱颖而出。

        由此看来,仅有政策条文还不够。还要在家长心目中真正树立起对政策的信心,其实家长的疑虑是政策是否能真正落实到位。这就要求各地能将“双减”政策分解得更加细化,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完善细则,让家长们对政策放心。

        (《中国青年报》 9.6 樊未晨 苏菁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