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北京少年郑某某倒在腾格里沙漠,悲剧背后,仍有谜团待解。
事件引发外界对于活动主办方保障措施以及相关资质的质疑。8月31日上午,主办方中国探险协会工作人员回应记者称,事件发生后协会始终配合调查,将依法承担责任。
死者郑某某所参加的探险活动,与出国留学申请的“背景提升”项目相关。与郑某某同行的北京某中学国际班的学生回忆,中国探险协会曾先后以讲座形式向学生和家长介绍项目的具体情况,“透露过这个活动对出国留学、升学有帮助”。
实际上,将探险等活动与留学申请联系在一起,通过实践活动为留学“加分”的做法由来已久,但其实际成效仍然存疑。记者据此咨询多位国外高校的招生人员,对方均表示,录取与否,“主要是基于学术成绩”。
与郑某某一同参加沙漠探险的学生徐子浩告诉记者,涉事项目全称为“激越黄沙——探秘腾格里青少年探险科考训练营”,8名参与学生均来自北京某中学。资料显示,该项目7月25日开始,参与者需要在7天内负重完成近100公里的挑战。
徐子浩是陪伴郑某某走最后一段路的同学之一,悲剧发生后,他和家人都“感到后怕”。按照徐子浩的回忆,事情发生在7月29日,当天中午12点多,郑某某倒在沙漠中。徐子浩记得,最初主办方曾向学生家长宣称有卫星电话,然而在活动中并未用上。
由于沙漠中没有信号,直到汽车将郑某某拉至公路,一行人才联系上救护车。遗憾的是,在救护车上,医生说郑某某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徐子浩说,直到7月29日,他只见到了两名领队和1名司机。出发前,主办方没有对学生进行体检,仅事先告知学生应该购买的东西,“主要是食材,不要买易腐败的肉类等等。”出发前,主办方也没有急救措施等方面的教学。
项目收费为22500元。针对收费过高的质疑,中国探险协会的工作人员称,“每个人领回家的装备成本将近1万,我们连袜子都配了,而且都是上市公司出品的东西。领队和邀请的科学家,也需要成本。”
记者调查发现,涉事学生参与上述探险活动,其主要目的与提高留学申请“中签率”有关。
徐子浩透露,参加此次活动的8名学生均来自学校的国际班,其中1名为高二学生,另外7名为高一学生。暑假前,中国探险协会工作人员曾两次前往学校,分别为学生和家长开讲座介绍项目。
回忆讲座内容,徐子浩说,“跟我们讲的多是探险活动的概念,介绍了他们这个协会是干什么的。后来给家长开讲座时,有透露过这个活动对出国留学、升学有帮助。”
有了实践经历,再由留学机构的中介为学生进行“包装”,“让国外学校看到你到底做了什么,彰显你的价值。”
8月26日,记者咨询了两所国外高校的招生官。
曼彻斯特大学中国地区招生官表示,是否录取主要是基于学生的学术成绩,其他相关经历也会对申请有帮助,“我们需要判断你是否能成功完成所选课程。”但是他强调,任何经历都不能弥补较低的学习成绩。
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申请招生官则表示,通常他们会对申请者进行整体的审查,考虑到申请者的不同构成,他们不共享录取数据,也没有GPA、考试等的最低分数线。
由于诸多外国学校没有划定分数线等硬指标,留学中介机构只能依据经验,告诉申请者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北京市内十余家留学机构的工作人员均称,最关键的考量因素是学生的过往成绩、语言能力证明和所属学校排名。但是,根据他们多年的经验,学生的“软实力”也很重要。
一位留学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软实力”至少意味着,在同等的“硬条件”面前,你比其他人更能吸引老师的注意力,尤其是偏重实践的相关专业。
在相关学生看来,留学中介有“贩卖焦虑”的嫌疑。而自己当时之所以选择购买这一项目,是因为信息的偏差,“那时候还是一个高中生,什么也不知道,完全信任留学中介,他们说的你都会听。”
施雨兴的女儿已经出国读书,但他至今不知道女儿当初去柬埔寨的支教活动,是否有加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海外学校确实比较关注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的表现,注重综合素养。站在大学的立场上来说,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也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学生想要“背景提升”很正常。
但熊丙奇认为,当下一些家长和学生在对待教育时,仍是唯功利论、唯名校论,“自然而然地,就会有机构围绕着留学包装和运作起来。”但实际上,教育的本质是让人的生活更美好,应该重视学生的成长过程,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化发展。
(《新京报》9.3 汪畅 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