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9月07日 星期二

    论点短辑

    《 文摘报 》( 2021年09月07日   06 版)

      出清僵尸企业可以提高出口竞争力

      裴丹、陈林在2021年第3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上说,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僵尸企业会导致内循环中的信贷错配和资源误置,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难题,进而影响外循环水平的提升。本文基于微观企业层面数据测度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僵尸企业数量,并使用出口竞争力来衡量外循环水平,从而探讨僵尸企业对外循环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省级地区的僵尸企业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平均而言会使得该地区正常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下降0.4867%,僵尸企业会显著抑制出口竞争力提升。此外,僵尸企业对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的负面影响较小,对国有企业的负面影响较大。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协调共进中,出清僵尸企业可以疏通内循环中的堵点,促进外循环水平提升。

      基础设施水平影响产能过剩

      皮建才、卜京在2021年第4期《社会科学辑刊》上说,基础设施和政策性补贴的组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能过剩,需要从理论上给出具体的作用机制。考虑到我国的市场规模足够大,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结论:第一,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加社会福利。第二,当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成本差异比较小时,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会加重两个企业的产能过剩程度;当该成本差异比较大时,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会加重国有企业的产能过剩程度,但是会降低民营企业的产能过剩程度。第三,即使在基础设施水平提高的情况下,不同的行动次序也会造成不同企业产能过剩程度和社会福利大小程度的不同,这是因为国有企业的先动优势和民营企业的效率优势的互相作用最终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治理产能过剩时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的差异性,也需要考虑不同企业的异质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