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手抖这个疾病表现,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帕金森病。但是,并非只有帕金森病会导致手抖。
手抖在医学上称为震颤,主要表现为手部的不随意的有节律性的颤动。手抖分为生理性手抖和病理性手抖。
生理性手抖常在精神紧张、恐惧、情绪激动、剧痛和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出现,很多人都体验过。比如紧张时,我们会不自主地手抖,甚至腿抖;生气至极时,我们会说“气得浑身发抖”;饥饿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心慌手抖。生理性手抖的特点是幅度小而速度快,一旦引起手抖的原因消除,手抖也随之消失。
当然,大家更担心的是病理性手抖,常见的病理性手抖有以下情况:
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手抖 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其四大主症包括心慌手抖、怕热多汗、多食易饥、体重减轻。检查甲状腺功能或甲状腺彩超可以诊断该病。
颈椎病引起的手抖 颈椎病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其中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都可能会引起手抖。进行颈椎CT或核磁检查,可明确是否为颈椎病引起的手抖。
特发性震颤引起的手抖 特发性震颤又称原发性震颤、家族性震颤,约60%的病人有家族史。震颤的发生通常是两侧对称性同时起病,并以手为首发部位多见。特发性震颤通常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或在某些特定动作时加重,如拿水杯、夹菜、系鞋带时,医学上称为动作性震颤。震动的频率通常在每秒8~12次。多数病例在饮酒后暂时消失,次日加重。
小脑病变引起的手抖 小脑病变引起的手抖常常伴有小脑性共济失调,如肢体的协调性差、平衡功能障碍、辨距不良等。此种手抖称为意向性震颤,其特点是静止时及肢体运动开始阶段不出现震颤,动作接近目标时出现粗大的震颤,频率一般为每秒2~4次。比如在患者准备喝水时,手越接近水杯,抖动得越厉害。
此外,其他因素如肝豆状核病变、肝性脑病、药物、中毒、痴呆等均可引起手抖的症状。
总之,不管是何种原因的手抖,当大家不能确定是生理性手抖时,一定要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是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
(《北京青年报》8.24 吴玉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