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9月04日 星期六

    服抗抑郁药为何症状反而加重

    《 文摘报 》( 2021年09月04日   04 版)

        一位患者向我咨询,说她到医院就诊后诊断为焦虑、抑郁症,可服用医生开的药后,头晕、嗜睡、乏力、肌肉微微抽动、口干、呕吐等症状反而越来越严重,所以擅自停药了,希望能通过心理治疗与辅导帮她治好。

        我仔细查阅了她的病历与检查结果,诊断与药物治疗方案应该是正确的。唯一的问题是首次用药剂量偏大了点,加上患者比较敏感,被药物不良反应吓到了。在得到她的信任与同意后,我让她从最小剂量开始服用,不到一个月,上述症状就基本消失了。

        临床上,这种心理疾病患者服药不久,症状不见减轻,反而更加难受的现象很常见。因为几乎所有的抗抑郁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服用后很快就会出现;而药物的治疗作用则来得较为缓慢,一般2~3周才有明显效果。所以,患者在用药后,就会出现病情看似加重,越来越难受的感觉。

        此外,人们普遍认为焦虑、抑郁是心理疾病,更愿意接受心理治疗,比较排斥药物治疗,对药物的副反应也就格外敏感,服不了几次药就容易放弃。其实,药物对焦虑、抑郁症的治疗非常重要,擅自停药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后续治疗难度加大。因此,要对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有心理准备,同时辅以心理治疗,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家庭医生报》8.30 杨司佼)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