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8月28日 星期六

    为什么人类天生讨厌苦味

    《 文摘报 》( 2021年08月28日   06 版)

      每个人可能都有一个关于喝药的痛苦童年回忆。成年后,喝惯了苦咖啡与苦涩的啤酒,变得“能吃苦”了。

      厌恶苦味是演化的结果。植物没有运动能力,为了防止身体的营养部位被动物吃掉,于是演化出有毒性的茎叶作为自保的手段。植物的毒性,集中体现在种子植物的种子上。种子植物开花后结果,由颜色鲜艳、味道甜美,看起来非常可疑的果子包裹着又硬又苦,但散发着油脂香、非常有营养的种子。

      不论是昆虫,还是哺乳动物,都喜欢吃果子。但是要是哪只动物不开眼,想吃掉对植物繁殖大业来说最重要的、被精心设计保护的种子,那就干脆毒死它吧。比如苦杏仁。苦杏仁里含有苦杏仁甙,在苦杏仁甙酶的作用下可水解生成氢氰酸、苯甲醛等毒素。致死量大概60克。

      人类归根到底,总共有5种味觉,分别是酸、甜、苦、咸、鲜,每一项都与生存相关。而苦味是最发达的味觉。能够识别苦,对人类的生存来说至关重要。

      小孩子对苦味的反应更为激烈。拿苦杏仁来说,成人生食40到60粒中毒,而小孩的中毒剂量仅为10到20粒。

      现代人吃的蔬菜的祖先,很多都苦不拉几的,通过层层人工培育它们才走到人们的餐桌上。但小孩还是会敏锐地察觉到,西蓝花和青椒全部都是苦的!他们是渐渐长大,适应了苦味,才开始不挑食地主动吃菜的。

      人类拥有感受苦味的基因TAS2Rs,早在进化成灵长类之前。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能尝到苦味,这是一种防御机制。

      一般来说草食动物、杂食动物的苦味基因更强大,而食肉动物就差些。但蛙类的苦味受体基因家族有64个成员,最不能吃苦,因为它们的食物中有很多有毒的昆虫。哺乳动物中的鲸类退化掉了感受苦味的能力,反正水里也没有有毒的种子。

      对人类来说,不论是鉴赏茶还是咖啡,或者啤酒中的啤酒花,本质上都是在尝苦,是在逆本能而行。

      经历长时间的练习,人的味觉也会受到一些影响,让人类变得更能吃苦。美国普渡大学曾做过一项实验,让64个被试者一天喝三次只含有4%糖的巧克力牛奶,持续一周,并隔一周再来一轮。结果表明,他们觉得苦巧克力奶渐渐没那么苦了,甚至有变好喝的倾向。他们唾液中富含脯氨酸的蛋白质增加了,这些蛋白质能够与苦巧克力奶中的一些成分结合,增加“风味”,并减少与苦味味蕾的反应。

      不论是人还是动物,讨厌苦味都是天生的,而迷恋苦味是需要后天学习的。

      (《奥秘》2021年第8期 玲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