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8月19日 星期四

    何谓青春

    《 文摘报 》( 2021年08月19日   05 版)

        张艾嘉

      从18岁走进电影片场,今年已是张艾嘉从影第50年。没有仪式,没有特别的纪念,从“小妹”变成“张姐”,她演电影、当导演、唱歌、开公司、带徒弟、当评审,是整个华人世界公认的千面女郎。今年,她首次尝试录制纪实综艺——《念念青春》,担任监制和召集人,她希望换一种年轻人更喜欢的形式表达,这是藏在传奇、优雅、知性这些标签背后,典型的“张艾嘉性格”。

      很多人觉得张艾嘉出身名门,顺风顺水,俯拾皆是传奇。但没有人的人生不存在暗面。

      2015年,CNEX(北京国际交流协会下属的纪实影像项目)制作纪录片《冲天》,项目创始人陈玲珍邀请张艾嘉担当片中林徽因的配音。故事发生于抗战期间,林徽因南下昆明途中与中央航校几位年轻飞行员结下友谊,因他们在后方多无亲友,林徽因成了临时家长,南下途中,一封封阵亡通知送到林徽因病榻前,包括同在航校读书的三弟林恒。

      片中,张艾嘉压抑着内心苦楚,读那篇《哭三弟恒》,“弟弟,我已用这许多不美丽的言语,算作是诗来追悼你,要相信我的心多苦,喉咙多哑,你永不会再回来了,我知道。我既完全明白,为何我还为着你哭。只因为你还是个孩子,却没有留什么给自己,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张艾嘉边录边哭,拼命遏制情绪,陈玲珍当时还不清楚内情。

      原来,张艾嘉一岁多时,身为飞行员的父亲在台北新竹执行任务时发生意外,撞山殉职。她对父亲没有记忆,只有疑问,在录制《十三邀》时,她同许知远聊起这个疑问,“这一腔热血,值得吗?”

      这个疑问陪伴张艾嘉至今,人人觉得她含着金汤匙出生,但人生教给她的第一课,是离别和苦涩,是亲密关系缺席后客观存在的一个巨大空洞。虽然一路活在各种热闹当中,张艾嘉非常明白,人始终是孤单的生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沉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她很喜欢田壮壮导演的电影《吴清源》中的一个片段,当时田壮壮邀请她去客串,饰演吴清源的母亲,有一场戏是她等吴清源回家。在漂泊不定的命运中,一个女人如何应对那样的时刻?

      灯光打好后,所有机器和人员都拉得很远,留张艾嘉一个人在黑暗的角落里等待。提及这个瞬间,张艾嘉拍手称奇。乱世中一位母亲的心痛,作为导演的田壮壮的心痛,她都在那个片刻有所感受。“田壮壮把《吴清源》拍成了‘没有一丝鸡油的鸡汤’,他希望电影干干净净,为了这干净恨不得把自己祭奠出去”。

      而当下世界的年轻人则让张艾嘉好奇,“现在的青春跟我(的青春)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我想试试看,看看青春到底怎么回事,然后看看青春跟我们每个人的关系是什么。”在这档关注青春的节目里,张艾嘉主动提出拍摄97岁的黄永玉。她喜欢黄老那本《比我老的老头》,钱钟书、沈从文、张伯驹、张乐平、李可染……一个个活得干净纯粹,一生为自己的事业劳作,命运摧折或是时代风雨都没所谓,都是自己小天地里的国王。

      节目中,张艾嘉特地挑出黄永玉那篇缅怀钱钟书的《北向之痛》——

      哭吧!森林!

      该哭的时候才哭!

      不过,你已经没有眼泪。

      只剩下根的树不再活,

      所以,今天的黄土是森林的过去;

      毁了森林再夏禹治水何用?

      黄永玉给了张艾嘉很多鼓励。他让她真正意识到,年轻不等于青春,年老也不等于不青春。人生该怎么度过?她在黄老身上找到答案,“我看到黄老后完全折服,他是永远的青春。”93岁时,黄永玉写了一幅字,张艾嘉觉得那句话太棒了。老顽童黄永玉写的是,“长空之下,空耗双手总是愁人的”。

      (人物微信号8.16 卢美慧 魏雨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