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8月14日 星期六

    北京的小小讲解员

    《 文摘报 》( 2021年08月14日   02 版)

      放暑期了,在北京各大博物馆、纪念馆中讲述文物来历、名人轶事的小小讲解员又“上岗”了。近日,记者走进他们的生活,揭开了他们培训背后的故事。

      严格筛选

      7月27日上午,100多名经过面试被选中的小讲解员汇集在中国科技馆报告厅内,认真阅读着讲解资料,相互交换着信息,一时间他们成了好朋友。

      张然老师介绍,今年中国科技馆“小小志愿者”培训从6月中旬开始报名,到现在已有1400多名学生参加。他们要学习科技、历史、文化等多学科的知识,还要系统地培训礼仪、语言等专业技能。

      与此同时,北京自然博物馆也举办4期培训,分为中文讲解和英文讲解培训的16个班,早已班班爆满。7月26日下午,戴着“小小科普讲解员”蓝色绶带的40多个孩子走进展厅,声情并茂地为老师和小伙伴们讲解自己喜爱的展品,这是他们的结业式。

      讲解应该掌握什么节奏?声调应该如何变化?词语有什么轻重格式?一次次的气息、呼吸练习中,小讲解员们开始渐渐注意自己与观众沟通的方式。

      “以前,我说话特别快,而且是自顾自地说,从不管别人的感受。现在,当了讲解员就需要让别人听明白,所以特别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嘉森说。

      补充知识盲点

      “二战时,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中国战区的受降区在哪儿?”7月28日上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身着蓝色小讲解员制服的廖尧禹被一群观众簇拥着,面对一个个问题,他旁征博引、如数家珍。“讲得真细致,背景和来由说得很清楚!”讲解结束,现场响起了掌声。

      来自右安门外国语学校的初一学生廖尧禹从2019年起成了纪念馆的小讲解员。已有三年馆龄的他,对每一件文物,每一个事件都已了然于胸。

      做到这些,可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廖尧禹说,刚上岗时,一听观众提问就特紧张。馆里那么多文物,故事太多了。一时答不上来,就逼着我去查资料,补充知识盲点。三年的知识储备让廖尧禹受益匪浅,今年的期中和期末的历史考试,他都得了满分。

      12岁的李昊辰已是北京自然博物馆的“老”讲解员了。5年前刚当上小讲解员的他,把解说词背得滚瓜烂熟后自信满满地站在鸟类展厅。

      “鸟的骨头为什么是中空的呢?”“鸟类是从恐龙进化来的吗?”让他没想到的是,讲到一半时,一名小女孩的连串提问把他问晕了,他支吾了半天也答不上来。

      自那以后,李昊辰开始通过看书、看纪录片、向专家请教、去听优秀讲解员的讲解等方式自学。如今,他的每次讲解总能带给听众好多意想不到的额外知识。

      变得自信大方

      “当小讲解员以前,我特别胆小,见到人多了就说不出话来。第一次站在纪念馆的展厅里,我紧张得手心冒汗,大脑一片空白,连说话的声音也越来越小。”14岁的小讲解员赵邵帅说,从此,他不断练习讲解技巧。每个周末,都会到纪念馆讲解两三个小时。

      “原来他有些腼腆,不是特别外向,参加讲解活动后,孩子胆量大了,也变得更自信了。”妈妈赵继红说,观众给孩子的鼓励,让他的表现一次比一次好。

      如今,赵邵帅不仅代表学校参加区级演讲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还在市级中小学生朗诵比赛中获得了银奖,并担任了学校的许多活动的主持人。

      (《北京日报》8.2)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