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8月10日 星期二

    现代哲学重构主体价值的两重层次

    《 文摘报 》( 2021年08月10日   07 版)

      以实践为核心、中介理解人与以语言为核心、中介理解人,是现代哲学重构主体价值的两种重要路径。对此进行两种层次上的区分和比较:第一层是实践为中心的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比较,各自的代表分别是马克思和福柯;第二层是实践转向和语言转向的关联,在这个意义上扩展到人们通常理解主体价值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哲学二者方法不同,但对现代哲学重构主体价值都具有开创性意义。福柯认为怀疑理性并不会瓦解和威胁主体的价值本身,主体的价值的存在有无,并不需要依附于对理性的证明中。语言转向的本质不在于改变定义的形式,而是纠正定义以让定义符合现实。因而福柯质疑理性本身,也不是抛弃、解构了理性的定义。

      马克思的思路和福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通过实践活动来探讨人之为人在其现实性上作为社会关系的表现,直面鲜活的主体价值本身,关照、体认出符合现实的人性规定,而不是理性划定的主体价值权威,由此才能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发展鲜活的主体价值。

      马克思和福柯使用了新的途径和新的手段,就是为了更加直接、有效地接近符合时代要求和人的生命本质力量的主体价值。

      (《岭南学刊》2021年第1期 曾晋 王福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