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8月07日 星期六

    “蚊子包”越大毒性越强吗

    《 文摘报 》( 2021年08月07日   04 版)

        “蚊子包”的大小和蚊子的毒性没有关系,和人体免疫力有关。

        我们经常说“被蚊子咬了个包”,其实这个“咬”字用的并不准确,因为蚊子没有牙齿,并不能完成“咬”这个动作。蚊子吸血的过程是:将刺吸式口器刺进人体皮肤引起损伤,刺吸血液的同时还向人体内分泌唾液来防止血液堵塞蚊子的口器,它们的唾液中含有能够抑制血管收缩、血液凝结和血小板聚集的多种化学物质。这些“蚊子口水”注入人体内,会引起局部的过敏反应,使免疫细胞聚集,释放出组胺和多种细胞因子,使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组织水肿,引起瘙痒和局部炎症反应。

        因为每个人的免疫系统反应强弱不同,所以对蚊子叮咬的反应也不尽相同。有些人毫无反应,但大多数人被蚊子叮咬后,皮肤会出现红斑、丘疹、荨麻疹并伴有瘙痒;而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在被蚊子叮咬后,周围的皮肤会释放大量的组胺和细胞因子,从而引起超乎常人的反应,如水疱、斑块、瘀斑、肿痛等,并且持续很长的时间才能消退。另外,搔抓也会使局部组胺释放过多,引起更严重的反应,这也就是为什么越抓越痒、越抓越大、越抓好得越慢的原因。

        被蚊子叮咬后,首先可以尝试外涂含有薄荷、樟脑成分的液体药剂或炉甘石洗剂。如果改善不明显,可适量使用激素软膏。如果叮咬的面积特别大,还可以配合口服抗过敏类药物,必要时去医院就诊。

        (《中国家庭报》7.22)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