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8月07日 星期六

    从清华暑假书单说起

    《 文摘报 》( 2021年08月07日   02 版)

        7月26日,清华大学在官方微博发布了10本“清华推荐暑假书单”。其中,既有人文底蕴浓厚的《黄河与中华文明》,也有传递理性科学思想的《公式之美》,10本书的作者背景各异,却都是中外相关领域的大师和专家。

        清华今年随同录取通知书向新生寄送的经典读物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却引来一番争议和误解。有人给《老人与海》贴上“宣扬个人主义”的标签。一时间,网络舆论熙熙攘攘,连带引发对大学应该推荐什么书的讨论。

        近年来清华大学向新生推荐的书单,同样体现了中外结合、博采众长的理念。媒体统计,算上《老人与海》,清华连续7年向新生赠书,此前的6本分别是《平凡的世界》《瓦尔登湖》《艺术的故事》《从一到无穷大》《万古江河》《乡土中国》。书单上的多数著作属于历史、文学和艺术领域。这些读物清楚地表达了学校加强人文教育的理念。

        其实,不管是向新生赠送的著作,还是暑假推荐书单,清华大学都在向学生传达博采众长的阅读理念,希望学生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态度,把书籍作为自己不竭的精神源泉。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老人与海》的推荐语中说:“人无精神不立。”通过推荐《老人与海》,他希望新生在新的人生阶段,敢于直面一切困难挑战,注重塑造坚韧精神,不断磨砺勇毅品质,并认为这种精神和品质将成为新生受益终身的财富。人类的坚韧精神是跨越国界的,并非一些网友所认为的狭隘的个人主义。经典著作总有这种穿越时空、跨越文明的力量。

        从这个角度而言,大学向学生推荐什么书、允许学生读什么书,体现着大学的格局与气度。高校坚持向学生推荐经典人文著作,兼纳“无用之用”,无疑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塑造学生创新开放思维的必由之路。

        (上观新闻 7.28 王钟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