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8月07日 星期六

    失去整个童年

    《 文摘报 》( 2021年08月07日   03 版)

        ■张炜

        谈到童年与写作的关系,从小待在缺乏新鲜空气的地方,视野之内没有绿色,也没有地平线,肯定是十分糟糕的。

        我们小时候,身边大人总担心我们走得太远,在林野里迷失,怕不小心被一些野物伤害。传说中林子里有妖怪,有难以预测的危险发生。比如说连小小的虫子都会害人,蛇、毒蛙、蜇人的黄蜂,深深的水潭,还有诱人的果子能让人昏迷。总之,危险太多了,不测之事难以历数。但也正因为如此,大地才充满诱惑,大自然才让孩子们上瘾和着魔。

        今天的孩子一天到晚待在屋里倒是安全了,可是这种局促的生活带来的是更大的危险:失去整个童年。

        那时候,我们在林子深处突然遇到一个老婆婆,有时竟会怀疑她是不是妖怪变成的,因为平时听多了老妖婆的故事。遇到一个故意吓唬我们的打鱼人或采药人,也会把他想象成一个闪化成人形的精灵。我们的忐忑不安随时来临,也随时消失。这种冒险的生活就是童年。

        比如,我们一伙孩子在林子里遇到了一个专门教我们干坏事的老头。他教我们怎样偷东西,怎样捉弄老师;还具体指导我们怎样才能把女老师的大辫子剪下来,而且不被她发现。

        我们喜欢大辫子老师,所以最终还是没有听从那个老人的话。不过我们都觉得那个老人虽然坏主意不少,却极其有趣。有趣的人总是对我们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力;相反,有的人一点毛病都没有,可就是没什么意思。

        可见,交往朋友也是有风险的,这不光对童年如此,对人的一生都是如此。所以,人从小就应该自我锻炼,多去接触外面的世界。虽然,我们有时吃亏,造成了一点后果。但是,这会成为我们的前车之鉴,不至于让我们长大之后再翻车。

        总之,顽皮的童年配上顽皮的老人,这种生活才有意思,才算是一个人童年的应有之义。而且,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变坏。在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的接触中,我们反而变得爱憎分明。小时候,我们不是没有干过坏事,而是干过许多,好在它们并不是什么太大的坏事,更没有造成不可收拾的恶果。

        无数的故事已经被我稍加改变写进了作品里,但仍然有许多没写过。

        (中国作家网7.4)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