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8月07日 星期六

    罗布泊之谜

    《 文摘报 》( 2021年08月07日   07 版)

        ■高建群

        罗布泊是一个大神秘。仅就它的昨日波浪拍天,万顷一碧,今又黄沙漫漫,盐壳高耸而言,它活像一个有着百变面孔的怪兽。仅就它地狱般荒凉的地表,永远死气沉沉的天空而言,它活像造物主为我们所预兆的地球末日的情景。而它又像一个神秘莫测的险恶非常的地球黑洞,无情地吞噬着送到它口边的生物和类生物。“塔克拉玛干”一词就是进去出不来的意思。至于围绕它而展开的那一个个天方夜谭式的传说,则更令人神往和迷惑。卓有建树的罗布泊研究专家奚国金先生,曾将罗布泊之谜归纳为十一条。

        最多的罗布泊谜题是关于历史,我们例举几条:

        第六条,李柏文书。李柏是前凉王朝的一名将领,是当时的西域长史。所谓李柏文书,是这位西域长史写给当时的焉耆国王龙熙的信的草稿。这些函包括两封相对比较完整的信稿和五块残片。信稿是写在麻纸上的,这是所发掘出的前凉时期表述的内容最完整的文书资料,反验了当时的一些历史史实和出土遗址的情况。

        而李柏文书之所以被称为“罗布泊热”中的一个未解之谜,是由于对它的挖掘地点的确认。它是1909年3月,日本一个叫橘瑞超的探险家,只身一人进入楼兰地区,在一座不知名的古城遗址中挖掘出来的。楼兰地区有着许多古城遗址,这举世闻名的珍贵文物《李柏文书》是在哪座城里发现的?各国学者先后提出自己的见解,推翻前人的见解,争吵了一百年还没有定论。

        第七条,奇异的死文字。在罗布泊及其附近,人们发现了一种奇怪的文字,这种文字叫佉卢文。佉卢文最早起源于古代犍陀罗,是公元前三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期的文字,最早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一带使用。公元一世纪至二世纪时曾为大月氏人在今阿富汗一带建立的贵霜王朝官方文字之一,在中亚地区广泛传播。公元四世纪中叶,贵霜王朝为鞑靼人所灭,佉卢文也随之在中亚、印度消失了。然而,在三世纪时,佉卢文却在新疆的于阗、龟兹、楼兰等王国流行起来,甚至成为楼兰王国的官方文字。时至今日,新疆境内发现的佉卢文木简和文书,总的数量已达到一千多件。

        佉卢文在它的母国消失之后,在塔吉克追风少年唱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喀布尔消失之后,怎么又跨越遥远的空间,在罗布泊地区死灰复燃的,这委实是一个大神秘。

        第八条,千棺之山。在民间传说中,说在罗布淖尔荒原上,有一个去处叫千棺之山。那是沙漠的深处,那里拥拥挤挤的大沙山,茫茫苍苍,直接天际。沙山之上,排列着密密麻麻的棺材。棺材里躺着高贵的武士、美丽的少女。历经数千年的岁月了,但是这些勇士少女们仍栩栩如生。据说在有月光的夜晚,他们会从棺木中走出,歌唱和欢舞。而在太阳出来之前,又重新回到棺木里,安静地躺下。

        据说,如果你有意识地寻找,根本无法找到。见过这千棺之山的人,都是些在迷路的时候,无意之中与它邂逅。

        在斯文·赫定的三十年中亚探险史上,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是罗布人奥尔得克。他在充当向导的途中,一次刮大风迷路后,偶然发现了千棺之山。他说在一个刮大风的日子里,他追赶几峰野骆驼,结果误入了像船只一样排列有序的千棺之山。奥尔得克是个信口雌黄的人,因此,他的关于千棺之山的惊人说法,听众们对此也只是信疑参半而已。如果我当时有幸成为奥尔得克的听众,那么我会相信他的话的。因为我有过相似的经历。

        1975年的冬天,我曾在中苏边界服役,那位置在距哈萨克斯坦的斋桑泊一百公里左右的额尔齐斯河边。那一次,我单人单骑,顺着额尔齐斯河往下走。河岸上一片连绵起伏的沙包子挡住了我的去路,于是我只好离开河岸。后来,在一片沙丘的下面,平坦的草场上,我看见了黑黝黝的一片坟墓。这坟墓上的标志,不是像奥尔得克的千棺之山一样,树一根高高的树木,而是用圆木堆积成金字塔般的形状。这些圆木成长方形堆砌而起,牙口咬着牙口,底下宽些,罩住整个坟墓,越往上,则慢慢收口,直到上面,收成一个顶尖。在这干旱的地方,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木头发黑,发干,黑碜碜的十分怕人。这些木质金字塔的高矮,刚好是我骑在马上的高度。

        当我骑着马在这些坟墓中穿过时,不独我,就连我的马也惊骇不已,全身战栗,打着响鼻。这坟墓是属于哪个年代的?属于谁的?我不得而知。我也不知道这坟墓的确切位置,只知道它距离一个叫哈巴库尔干的地方大约西北五十公里。但是后来,当我和朋友们再去寻找它,试图做进一步踏勘的时候,茫茫荒原上,哪有它的影踪。

        (《丝绸之路千问千答》西北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