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8月05日 星期四

    文学批评应遵循基本的学术原则

    《 文摘报 》( 2021年08月05日   07 版)

      从文学批评的外部作用看,它肩负着规范、引导作家创作,促进文学进步、发展的重要任务;承担着帮助、引领读者阅读,提升全民族审美鉴赏能力的使命;同时通过作家作品的解读、评判,传达、彰显正面价值观念与理想,从而对社会人生产生积极影响。从文学批评的内部作用看,它是文艺学中最活跃、最务实的子系统,要为文学理论提供新材料、新观念,要为文学史遴选新的经典作品与新的创作经验。

      在所有的文学文体中,文学批评大约是最特殊的。它既是一种理性的学术文体,又是一种感性的文学文体。它可以写成冷静客观的学理论文,也可以写成灵动抒情的艺术随笔。文学批评天然具有跨文体特征。但文学批评,感性、艺术的成分,不应成为主导,本质上应该是理性、科学的。前者要为后者服务,依附于后者而存在。美国文论家勒内·韦勒克指出:“批评的目的是理智上的认知,它并不像音乐或诗歌那样创造一个虚构的想象世界。批评是概念上的认识,或以这样的认识为目的。它的终极目的,必然是有关文学的系统知识,是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的学术性、理论性,既包括文学批评自身建构的理论体系,又包含作家在实践中所奉行的思想理论。多年来,中国的文学批评努力汲取西方现代文学批评理论和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理论,逐渐建构起一种现代的文学批评理论。理论与实践,本来应当是相辅相成、互动互为的。但当下的文学批评领域深受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潮侵蚀,批评家困扰在名利圈、人情圈的泥淖中。应景附会的文章满天飞,表扬评论居多。这些都是违背文学批评的学术性与自律性的。

      (《光明日报》7.28 段崇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