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河南郑州暴雨灾情期间,一名大学生看到网上繁杂的求助者信息,联合同学朋友及志愿者,发起一份“待救援人员信息”文档,实时补充求救信息、救援指南,发挥了即时、共享的信息资源汇总功能,使人们了解到相关人员被困和求助情况,从而第一时间给予救援。短短一天多时间,这一文档已“自发”更新了270余版,访问量达650多万次,其中不少求助信息被一一划掉——这意味着已经有人被成功救援。这份文档被网友们称为“救命文档”。
新闻中提及的这份在线文档,可供多人实时协作,打开网页就能查看和编辑,云端实时保存。不仅分享便利、导出自由,而且支持多平台同步。依托互联网时代的在线协同工具,这种操作无疑提升了救援工作的效率。
从某种角度上看,这份“救命文档”是在科技驱动下跟时间赛跑,在互联网领域展开了一场无声但有效的救援接力赛——文档创建第1个小时,收集、核实求助信息;第4个小时,加入“可提供支援场所”;第6个小时,首个“成功救援”出现;第7个小时,“官方救援队信息”“民间救援队信息”出现;第21个小时,避险地点接近100个……有用信息就这样被流转、对接起来。一个人带动一群人,进而带动更多网友,零散的救人爱心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救援力量。
极简的文档,在洪灾这种停电断网信号弱的特殊情态下,却是最有效率的。在互联网时代,这样流转、对接有用的信息,让求助者与救助者双向及时畅通,对处于困境中的城市和被困住的百姓而言至关重要。在这份文档被不断编辑、分享的过程中,事实上它已不再只是一种办公软件,更成为救援者的指南针、被困者求生的希望。这份文档,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传递着社会的温暖。
这就是互联网的伟大,庞大的草根基础和无数个分散的节点,使其总有一种能力,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让需要的人找到能提供帮助的人,用最少的成本把最大多数人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善意连接在一起,汇聚成最强大的救援力量。
人们点赞“救命文档”的同时,更应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比如,在各类灾难和突发事件面前,是否能够建立更权威的即时共享的关键信息采集汇总发布渠道,包括待救援人员信息、险情预警、物资设备供需、辟谣澄清等各种重要信息。这不应只是民间的自发行为,更应成为官方的统一部署。
抢险救灾,关键信息先行。这种“信息救援”,堪称灾害灾难救援的另一个“战场”,也是相关抢险救灾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工人日报》7.27 何勇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