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7月31日 星期六

    暴雨突袭下的生命接力

    《 文摘报 》( 2021年07月31日   01 版)

        河南郑州,阜外医院停机坪,工作人员合力将危重病人送上救援直升机,转运至河南省人民医院。

        阜外华中心血管医院是郑州的一所三甲医院,院址在郑东新区白沙园区里,远离市中心。7月20日的暴雨过后,这里很快成为一片孤岛。病人等不起,医院内部立刻自发组织了一场与病人生命赛跑的自救。 

        经过8个半小时惊险的努力,36位最为危重的病人成功通过直升机转移出去。最终,该医院包括医护、病人和家属在内的5000多人,也都安全脱险。

        凌晨3点,医院断电

        “整个下午我都在手术室里,手术做到晚上6点多,我回到办公室,看手机才知道外面雨下得很大。”年近60岁的范太兵教授是国内知名的先天性心脏病专家,7月20日,他像往常一样忙碌。

        雨在傍晚6点多开始越下越大,范太兵听说地下二层的车库进水了,他后来告诉记者:“医院里的两个餐厅、供电设备、很多大型医疗器材都在地下车库、地下一层和一层楼,那是很重要的区域。地下车库有4个出口,院领导就带领大家分组,守在不同的口上。最开始我们是堆沙袋,后来又抱被子来堵,还有同事把自己的车开过来堵,希望沙袋不要被水冲开。”

        晚上10点多,水已经漫到了一楼大厅,然后进到了放射科工作区,葛英辉和同事就成了医院里抗洪的前线。“我们都是拿着枕头、被子、毛巾、地毯,反正能用的都用上了。能放到桌子上的设备,我们就放到桌子上。一直忙到凌晨1点多。”

        随着水位上涨,医院的高压电泡了水,为了安全起见,医院拉下了电闸,所有人陷入了黑暗。

        7月21日凌晨3点钟左右,水灌满了医院的地下二层、地下一层,一楼也淹了一半,全部医护人员都撤到了二楼以上。阜外华中医院的门诊楼、住院楼,几千名医生、护士、病人和家属陷入黑暗之中。葛英辉说:“从那时候开始,医院就处于一个对外隔绝的状态。”

        36位危重病人的转移

        医院的自救,是迅速把资源给了危重病人。副主任于漫说,医生们认真评估病情,判断出哪些病人是最紧急、最需要这些仪器的,最终确定当时医院一共是有69名危重病人。“我们把全院所有的仪器,电力都集中来保证这些病人的安全。”

        从断电开始,护士们忙碌起来。“当时有备电的科室只有手术室,所以我们要把机器推来推去,楼上楼下抱着充电。哪里暂时有空余的充电位,把需要充电的机器推过去,哪个机器刚刚充好电,赶紧推去最需要的病人身边。楼里没有信号,内线电话也打不通了。我们之间的联系和工作衔接全靠楼上楼下互相跑着喊。”于漫说。

        危重病人的治疗和监护是不能停的。没有电,只能依靠应急灯、手电筒和护士们的手机照明继续工作。“性命攸关的时候,我们得加倍精心。昏黄的灯光下,药瓶上的字又特别小,我反复叮嘱护士们核对一定要比平时更严格、更认真。”于漫说。

        阜外华中医院意识到电力和其他设施的损毁严重,病人们必须转移到河南省人民医院继续治疗。范太兵说:“撤离是从陆路和飞机两种渠道转出。我们做了方案,轻症和一般病情,他们坐冲锋舟离开,然后再坐车到省人民医院。重症的病人就用直升机撤离。”

        7月21日下午2点多,转运正式开始,时间很紧迫。于漫说:“危重病人在三楼和四楼,停机坪在五楼的楼顶。停电了电梯不能用,我们又要抬病人,又要抬仪器,仪器都是相当沉的,还要有人看着心电监护,还需要输氧,还有病人是带着输液泵的。这一套下来,我们需要十几个人事先安排好站位,转移一个病人。楼道里没有灯,我们拿着应急灯、手机里仅存的电照着路,抬不动的时候也不能换手,因为要保持病人和设备的稳定。我们一点儿也不敢松劲儿,一路上互相鼓劲加油,就这样一层层送人上去。”

        这个工作听起来简单,但其实非常需要专业性和规范动作。于漫说:“我们部门有的腰扭住了,有的骨折了。那个骨折的同事也是过了几天,感觉疼痛,去看才发现是骨折。”

        解放军迅速救援

        30岁的袁海见是最早跟这家医院联系并展开救援的人之一。他是郑州妙炒居士快餐店的老板,给郑州几大医院都送过餐,对阜外华中医院周围环境和医院里的地形非常熟悉。

        7月21日早上10点半,袁海见从朋友圈看到阜外华中医院的消息,听医院里面的人求救说,已经15个小时没有吃上东西了。袁海见决定免费送去爱心餐和饮用水。他第一批做了360份爱心餐,本来店铺距离医院只有20分钟车程,没想到最终却走了4个多小时。

        7月21日晚上7点15分,袁海见和同事们遇到了去医院救援的火箭军。“我们跟火箭军是同时到的,他们有冲锋舟,所以,我就把快餐、饮用水、卫生纸和水杯等物资交付出去。”

        袁海见路上遇到的火箭军,是第一批赶来救援的解放军救援力量。7月21日晚上9点开始,中部战区防汛抢险前进指挥所调集第83集团军多支部队、火箭军某部、武警河南总队、民兵预备役官兵,携带救援装备解救阜外华中医院里被困的患者、医护人员和家属。这是一场涉及5000多人的大转移,除了于漫和同事们的空中转运通道,其他病人要通过冲锋舟运到路面,再通过大巴车或者救护车分别送往河南省人民医院。

        受损失的还有阜外华中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放射科主任葛英辉非常伤心,20日进水那天,她和同事们忙了整晚,拼尽全力跟上涨的雨水抢救设备。最开始是放在桌子上,一步步往高处搁放,可人力和时间有限,能搬运出来的器材并不多,大型医疗设备的损失非常大。

        (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7.26 杨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