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7月31日 星期六

    暴雨中被困的列车

    《 文摘报 》( 2021年07月31日   01 版)

        7月21日下午,被困乘客拿着行李下车。

        暴雨还在下,一辆绿皮火车被困在了山沟里。

        7月20日,从福州开往洛阳的K31次列车滞留在河南郑州穆沟村站。900余人在这趟列车上困了48个小时,一度与外界失联。7月23日下午5点31分,在延误96小时之后,被困的K31次列车终于抵达终点。

        突然停下的列车

        7月19日下午3点20分,K31次列车准时停靠在郑州站。在郑州上学的大学生曹明在站台上排队,等候上车。

        29分钟后,列车发动了。透过车窗,雨越下越大,又过了30分钟,列车还没驶出郑州市区,突然停了下来。

        “因天气原因,列车稍作停留,通行时间另行通知。”车上循环播报着通知,曹明看了一眼窗外,雨幕模糊。到了饭点,推着装满零食的小推车的列车员穿梭在各个车厢里,900多人滞留在列车上,推车上的零食很快兜售一空。餐车里也挤满了人,曹明买到了车上最后一碗面条。等到夜里12点,列车还是没开。

        最先告急的是手机电量。张乐乐也是在郑州读书的大学生,她买的是硬座,没有充电口。隔壁的餐车倒是有两个可以充电的座位,她加入了排队充电的队伍。

        直到凌晨1点多,列车终于动了起来。刚开了不到半小时又停了下来,张乐乐打开地图,发现停在了一个叫“穆沟站”的地方。这是一个四等停靠站,据说站内只有9个工作人员。

        砸坏车窗的丈夫

        7月20日,天亮之后,K31次列车仍旧停在穆沟站。

        早餐没有供应,有的车厢连热水都没了,生活用水也越来越少,厕所被限制使用。网络越来越差,信号也时有时无。

        中午时分,第一波食物补给到达。在餐厅排队的人比以往更多,大家都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越来越多的人囤食物,后面赶来餐厅的人什么也买不到了。

        饥饿感越来越强,餐车内的冲突一触即发。列车长李红伟记得,起初有人抱怨“早知道不坐这趟车了”,后来有人去敲列车员休息室,大喊“车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走?”列车员只能不停地安抚,“等会儿就开了。”

        时间一点点流逝,突然“哐”的一声,在卧铺车厢,有人拿消防锤砸破过道窗户,直接跳了出去,行李都没拿。“有人跳窗了”,列车里开始躁动。

        曹明看到,一名中年男子将车门上的玻璃砸了,他的妻子已经怀孕,挺着肚子,不能跳窗。他着急大喊,“砸坏我赔,求你们快把我老婆送到医院吧!”

        李红伟和乘警赶来劝说,“不能出去,外面有泥石流更危险。”他们劝下这对夫妻,并通过广播寻找医生和食物,列车员用木板把窗户封住。

        此刻,微博上关于K31次列车被困的消息登上热搜,更多乘客的微博求助消息发出。

        助人的村庄

        暴雨不仅阻挡了K31次列车前行,也冲断了穆沟村里的多条道路,全村成为一个孤岛。村书记牛登科把村里的受灾群众还没转移完,就遇到了从K31次列车上“逃离”的乘客。

        没有人知道,列车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开,等不及的人开始排队跳车。陶静也决定“拼一把”,同行的男生先跳下去,再回头接着她。有200多人从K31次列车跳下去。

        下车后,要爬上一个山坡才能进村。乘客们深一脚浅一脚,鞋子和裤子上沾满了泥巴。没走多久,有人告诉他们,前面的路已经被水淹了,他们不得不折返。这时候,牛登科出现了,他把被困人员带回村里。

        此时,穆沟村也面临着物资短缺的难题。但是,得知有人被困在车站后,还是有不少村民带着吃的赶到车站。一名穿着红色雨衣的老太太,穿着拖鞋,小心翼翼爬下山坡,拎着一筐刚烙好的饼送到了K31次列车旁。原本困顿的车厢一下子沸腾了,有些乘客从窗口给她递钱,她连连摇头,“不能眼看着火车上的人饿着,一人吃一口也好,我能尽点力就行,不要钱。”

        被困40多个小时后的第一顿饭,陶静是在一位村民家里吃的。又饿又累的她看到村民端来热气腾腾的面条,她的眼眶湿了,“这个村子还在断水断电,却优先照顾我们。”

        凌晨5点30分,列车的又一批补给来了。铁路部门紧急安排毗邻站抽调9名人员,将30箱水、400个面包、5箱火腿肠等生活物资运送到车站附近,徒步搬运到车站,送上列车。

        终于回家

        当食物不再紧缺,什么时候能回家,是乘客问得最多的问题。“救援的大巴马上就来了。”这句话,李红伟说了很多次,大家都不愿意听了。

        直到21日下午2点,李红伟接到了救援大巴抵达的通知,高兴地跑到车厢告诉乘客。刚开始,大家还有点不相信,确认信息是真的后,连声说:“感谢感谢,太不容易了。”

        大多数乘客下车后的第一顿饭是在穆沟村吃的,即便村里剩的食物也不多了。

        牛登科把被困乘客安排到科瑞仪器厂,那里有一个大食堂。但村里没有电,也没有燃气。村民们架起了柴火,拿出自家剩的食物,在大铁锅里煮起了面条,还有过年才会吃的饺子。

        60多岁的吉阿姨平日就在厂里做饭,她干活干净利索,包饺子又快又好。听说有的乘客两三天没好好吃饭了,吉阿姨一大早就起床忙活。先是递上了厂里囤的烙饼,“你们先吃,垫垫肚子。”接着又忙活着包饺子、煮面,前前后后大概煮了10锅饺子。

        7月21日下午2点30分,经地方政府和铁路部门共同安排,16辆客运大巴开到了陇海线穆沟车站附近公路边。K31次列车上的旅客向大巴有序转移。大巴将按照旅客意愿,分别将大家送往洛阳、偃师等地。

        “乘客全部安全、健康地回家了。”李红伟终于放心了,他与40多位列车员留了下来,继续清理列车,做善后工作,第二天才返回洛阳。

        (文中曹明、张乐乐、陶静为化名)

        (《新京报》7.25 吴采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