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7月29日 星期四

    进了世遗名录不是进了“保险箱”

    《 文摘报 》( 2021年07月29日   06 版)

        日前,在中国福州召开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将英国利物浦海上商城从《世界遗产名录》上除名。这是继阿曼阿拉伯大羚羊保护区和德国德累斯顿易北河谷之后,第三个被从《世界遗产名录》上除名的自然文化遗产项目。

        把英国利物浦海上商城从《世界遗产名录》中移除,世遗大会给出的原因是:开发项目与其他开发计划在遗产地及其缓冲区内持续推进,该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已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害。利物浦海上商城被除名折射出各种遗产项目常常面临的一个两难困局:如何兼顾发展与保护。

        无独有偶。2004年和利物浦海上商城同时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另一个项目德国德累斯顿易北河谷,早在2009年就被除名,其原因也是由于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没有摆正。

        首个被除名的世界遗产项目——阿曼“阿拉伯大羚羊保护区”的命运更是让人唏嘘。由于人类的捕猎,1970年代阿拉伯大羚羊濒临灭绝。1980年代初,阿曼政府设立阿拉伯大羚羊保护区,1994年被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进入21世纪,阿曼政府大幅减少阿拉伯大羚羊保护区面积,用来开采石油,其九成的面积已不复存在。因此,阿拉伯大羚羊保护区于2007年6月28日在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中被宣布除名。

        进了世遗名录不是进了“保险箱”。归根到底,入选世遗名录是对遗产地独特的自然和文化价值的承认,更是为了加强对遗产的保护,强化对遗产文化价值的传承,无论怎样强调保护都不是多余的。

        (《北京青年报》7.25 向长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