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脚生完孩子,后脚骚扰电话就来了。最近,有两位新手妈妈在生孩子后不久,便陆续接到月子会所、产后修复的推销电话。经江苏苏州警方调查,这些产妇信息是从当地两家医院的护士处泄露,“中间商”付给护士每月1万元。
这并非孤例。2020年9月,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就公开审理了一起“非法下载新生儿和产妇个人信息”的案件,涉案医护人员利用工作便利,在为新生儿办理出生证时,将信息出售给母婴中心和摄影机构。
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具有的商业价值也越来越大。这种黑色产业链的存在,暴露医院在隐私保护、个人信息的管理上的不足。医院的个人信息是如何存储的,对于信息保护又有怎样的举措,这不能成为一笔糊涂账。
从源头防住“内鬼”,医院要从观念上强化医务人员对电子病历的保护意识,使严守隐私成为医务人员的基本素养;建立对泄露信息人员问责制度,从制度上约束“内鬼”。同时,需健全自身的网络安全体系,从技术上堵住漏洞。
(光明日报客户端 7.19 常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