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转移途径主要有直接侵犯、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和种植转移。
血行转移是骨转移最常见的原因。脊椎骨和骨盆等中轴骨中红骨髓丰富,血流缓慢,肿瘤细胞容易停留在这些部位,形成转移灶。因此脊椎骨和骨盆是最常见的骨转移部位,其次是肋骨、股骨和肱骨。
最常发生骨转移的肿瘤包括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等。肿瘤发生骨转移后最主要的症状是疼痛,还可导致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和脊髓压迫等并发症。脊椎、股骨等负重骨发生肿瘤骨转移后存在骨折危险,有些患者受到轻微外力就会发生转移部位骨折,若出现脊柱转移,可能会破坏脊髓、神经,脊椎压缩性骨折可导致脊髓压迫,严重的可能导致截瘫,患者生活质量将明显下降,生存时间也会明显缩短。
很多患者一听到骨转移就非常害怕,认为是疾病晚期了,离死亡不远了,进而放弃治疗。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大量临床病例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骨转移后还会有很长的生存时间。
放射治疗是目前最有效、经济的治疗骨转移的方法。放射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控制疼痛、减少骨折风险、延长生存期。放射治疗后,照射部位局部有效止痛率为80%~90%;及时对负重部位的骨转移灶进行放射治疗,可降低病理性骨折的风险。
因此,患者发现骨转移后一定要到肿瘤放疗科就诊。很多人对放疗比较抗拒,其实,放疗是目前副作用最小的肿瘤局部治疗方法,一些90多岁的高龄患者都可以顺利完成放疗。放疗也可以与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等进行同步治疗。患者应积极面对肿瘤骨转移,要相信医生,通过合理治疗切实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健康报》7.12 张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