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端午还有半个月时,江西进贤县西湖李家村的旅游咨询电话就陆续打进来了。
“老市长,今年还划龙舟吗?”村里的旅游专线不知怎的有一路是直通李豆罗的手机的。“今年疫情原因不划了,但是会组织20个人包粽子。”李豆罗耐心得像个客服。
75岁的李豆罗在江西名气很大,农民出身的他退休前做过生产队会计、大队书记、县委书记、南昌市市长。2010年退休后,他回到了家乡进贤县西湖李家,带着村里老少搞乡村建设。11年后,西湖李家这个仅有100多常住人口的村子,成了第四批中国传统古村落、4A级景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典范……
记者两次去西湖李家,相隔半年。第一次去是因为李豆罗和一位南昌的导演合作带货农产品、分享人生感悟的抖音号迅速出圈蹿红——关注人数32万,发布的视频中最高的一条点赞达到了24.9万。可第二次去时李豆罗的抖音号已不更新了。
“西湖李家的土特产就这三四样,推荐完了。外面的质量难把握,得摸着石头过河。”李豆罗担心村庄和自己名誉受损。而这个热闹过后的小村庄,也需要开始寻找“李豆罗的村子”以外的意义了。
村民叫他“老板”
西湖李家很好找,从县城距离村子10公里外的国道上开始,每隔1公里都有指示牌。牌子是李豆罗带着村民一个个立起来的。“要和交警队报备,还要等每次村里建设资金有结余……”李豆罗摸得一清二楚。
一进村,李豆罗就兴奋地向记者说起今年村民给村里捐款创了历史新高,共计41万元。
捐款红榜就贴在游客中心外面的墙上,“发岁房、衍庄房、国胜房……”每个大家族里受人尊敬的村民名字作为统计条目放在第一排。而“发岁房”原来就叫“豆罗房”,但后来李豆罗觉得有些招摇,就找人遮上了自己的名字。那次捐款,李豆罗和爱人胡桂莲各掏了1000元。
其实西湖李家原本没有众筹村庄建设资金的传统,也是10年前李豆罗恢复了村民大会后开始的。李豆罗一开会,大白话顺口溜就一句句往外蹦。这些不打底稿的顺口溜好记,也能让村里人立即明白下一步村里要做什么。
村里人都叫李豆罗“老板”。“自从他在村里做村支书开始,我们就这么叫他了,因为他总是拿主意的人。”从小玩到大的伙伴黄华明认为。
李豆罗在村里没有实际职务,“非要说,那就是西湖李家总顾问。”他平时开着一辆两座的电动车在村里巡查,开了10年的车只修不换,也不装空调和音响,最远就去过镇上,但也开了39671公里。
李豆罗的书法在当地也颇有影响力,每天几乎都有来求字的人,李豆罗来者不拒,侧着耳朵问:“你想要写哪几个字?”
李豆罗的字不卖钱,但有时能换东西。一个做杯子的厂家想给村里捐物,他就用一幅字换了500个保温杯,杯子上都印了西湖李家的风景名胜,发给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作纪念。李豆罗也用这杯子喝茶,几年下来已经结了一层厚厚的茶垢。
“老市长,您能和我们合影吗?”李豆罗所到之处,总有这样的请求。他迅速走到游客中,握手道谢,挤出一个标准的微笑。他每天也很疲劳,但他明白游客来这个村庄,有一大半都是冲着他,不露面游客会失望。
村庄的灵魂是什么
现在的西湖李家分为村民居住区和旅游区。其实十几年前李豆罗着手村庄建设初衷,就是要改善西湖李家的居住环境。
当时李豆罗还在南昌,经常电话“遥控”村干部。彼时西湖李家的景致很单一:荒山、泥路、破砖瓦房,人畜混居,遍地猪牛粪。
村里改造首先就是要拆各种乱搭乱建。拆到最后还剩几家“钉子户”,李豆罗让村干部用大巴车带这几户人家去市里吃饭,就说是“市长请客”。这下被邀请的人觉得有面子,就都去了。等到酒足饭饱,李豆罗把真实用意亮了出来。来吃饭的人骑虎难下,只好回去配合村干部工作。
上世纪70年代村里的树木砍伐殆尽,李豆罗就带着村民植树造林,前后种了50多万棵树,把荒山都绿了一遍。摊子越做越大,众人琢磨着干脆把机制理顺好好干一场。“先村庄,再文化,最后产业”,这是李豆罗对西湖李家的发展规划。但谁来带领村里人呢?
2011年西湖李家实业发展公司成立,最初公司顶层设计团队就是几位和李豆罗一起长大的退休干部:黄华明、李旺根、李衍庄,平均年龄超过70岁。这个“银发公司”和村委会完全是两套人马,用李豆罗的话说:“他们(村委会)能管的我们都不管,他们管不了的我们管管看。”
公司的职工都是西湖李家人,李豆罗大量任用留守老人、残疾人。“我们村里现在一个闲人也找不到。”他很自信。
现在西湖李家在村外集中建了8座牛栏,村里400多个老宅原本破败的屋顶都重新加装马头墙顶。“红石路、马头墙、碧绿水、满村树”,李豆罗10多年前为西湖李家勾勒的画面成了现实。2017年,西湖李家正式作为景区对外开放,票价20元,老人、军人免票。
可是这仅是躯壳,这个村庄的灵魂是什么?西湖李家本就是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李豆罗觉得想要复苏传统农耕文化,可以以最讨巧的节庆文化打开局面。
村口那个破败不堪的戏台重新搭起来唱采茶戏了,端午划龙舟、中秋祭月的习俗也恢复了。景区里还建起了农博馆、婚博馆等记载当地民俗的场馆。
但有的举措村民未必买账。为了营造古村曲径通幽的感觉,李豆罗带人在村里铺了许多红石台阶,这一改,很多村民拉货用的板车、自行车就很难通行了,有的村民气急败坏,撬掉了一些台阶。李豆罗意识到村民出行受扰后,开始在重点路段的台阶上填一块斜切面的红石,方便村民上下。李豆罗倡导大家在村里多种树,但有的树太茁壮了,挡了村民院子里的阳光,性子急的村民就砍了树。
除去这些小抱怨,现在无论谁家要盖房子,村民都会跑来告诉李豆罗一声。大家盖楼时也会让施工队做成“灰色调、马头墙顶”,这样的房子造出来和村庄“协调、好看”。
后“名人效应”
现在来村游客有一大半都是南昌及附近的,对李豆罗的政治生涯有所耳闻,来西湖李家旅游就是为了见见李豆罗。而作为纯粹的古村落旅游路线,西湖李家在南昌周边乃至进贤县域内都不算最优质的。村庄发展轨迹在李豆罗的强势推动下,处处可见“老板”李豆罗的痕迹:无论是指着村里景区内的一件农具、一个展馆乃至是一盏路灯、一句宣传语,紧接着的解释都是“这是老板的想法”。
李豆罗建造景区的初衷就是想要解决本村老弱病残就业、提供生活补给等问题,直至现在景区许多重要的服务岗位上依旧是年迈或者有身体残疾的村民,如按照真正市场化的景区运作,村民就会被排除在外。可现有方式也的确有缺陷,一个上百人的旅行团来了,村里没经过专业培训的老少都被喊来齐上阵,手忙脚乱常出错。
前不久村里开了一个如何把老弱病残群体融入景区管理的会议,村委邀请热心村务的李国清也来参加。“70后”李国清是县里一所公立小学的校长。他提出了不一样的声音:应该聘请专业的景区管理服务团队。本村人获益的方式可以是从景区经营收益中分红。
“西湖李家就像是待字闺中的姑娘,老市长这代人总想把她留在身边。”李国清后来向记者抛出了个比喻。其实李豆罗也在慢慢调整航向,今年村里拿下了江西省研学基地的牌子,下半年一大工程就是要加强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标准化培训基地,他想通过外聘的方式建立管理和营销团队。
“这个村庄有李豆罗和没有李豆罗,会不会是完全不同的命运?”记者好几次试图追问李豆罗。
李豆罗的回答很坚决:只要把村里的发展道路理顺了,任何人来带领村民干都是一样的。”
(《解放日报》7.4 杨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