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7月06日 星期二

    上戏扫地僧:四十年醉心收集演出说明书

    《 文摘报 》( 2021年07月06日   05 版)

        胡传敏

        建党百年之际,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陈列了一批抗战时期抗敌演剧队为军民演出的说明书。这批珍贵的演出说明书的收集工作,要归功于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的“扫地僧”——73岁的胡传敏。

        戏剧,胡传敏其实接触得不多。虽然他的父亲胡道祚曾是我国著名戏剧导演,培养过如杨在葆、焦晃、张先衡等一代著名表演艺术家,但胡传敏只在小时候接触过一些戏剧而已,记忆甚少。少时,胡传敏就开始寄宿在学校,之后,又到学校附近的七一公社参加劳动。后来,胡传敏参加黑龙江建设兵团,成为了上海第一批兵团军垦战士。他这一去,便是十年,与戏剧绝缘。1979年,胡传敏作为返沪知青,被分配到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从事图书采购工作至今。

        上海有大大小小数百个图书馆,小小的上戏图书馆身处于高校许多大馆之中,若无自身特色会被淹没在这众多图书馆之中。作为图书采购的胡传敏,常常会思索如何去突出图书馆的特色。上世纪90年代,他找到了一条思路。

        有一天,上戏的一位老师因自家装修房子,将自己多年看戏存下来的演出说明书捐给图书馆。一份小小的演出说明书里,涵盖着诸多细节:首先是演出的基本信息,包括演出地点、时间、演职人员名单、剧情概要等;其次是宣传信息,包括了剧团和演职员简介,以及剧评、花絮、插图等。胡传敏想到,这些演出说明书很少有图书馆收藏,不妨作为上戏图书馆的一大特色。一番思考后,他将重点放在了民国时期演出说明书的收藏上。

        尽管随着科技的发展,使得大量民国报纸、期刊等各种文献不断公之于世,方便人们在线上查阅,但有关演出的具体史料仍旧不足。报纸上虽有演出广告可以用来研究,但简单笼统,甚至剧情也会出现偏差,而演出说明书恰恰可以填补这些研究空隙。胡传敏表示,现在有关研究演出剧情的一手资料多来源于出版的文学剧本,而出版的文学剧本与经过导演处理的舞台演出本之间往往有一定的差异,演出说明书的简介更接近舞台演出的剧情,对当时的戏剧研究进行了很多补充,给大家一种更真实的体会。由此,胡传敏开始了他的收集之路,曾有人不解他这样做的意义,他说,且让时间来证明它们的价值。

        胡传敏的收藏途径主要来源于网络。每天,他都会打开电脑,在旧书网站上输入“话剧”“演出说明书”等关键词,看一看有没有可以竞拍的演出说明书。对于网上竞拍,胡传敏已有不少经验。“话剧演出场次少,说明书留存的不多,比较贵,一般500元打底,有些影响大的名剧说明书,几千元也是常态。而电影说明书由于同一电影可由不同影院反复上映,留存的说明书偏多,价格就比较便宜。这些年拍的人多了,整体价格也是水涨船高。”藏家们看好了想要的东西,便会在网上竞拍,经过一轮一轮的加价,需要花费一两个小时才能到手。

        胡传敏所收集来的演出说明书中,有些剧目对当时的历史和戏剧都提供了珍贵的研究价值。比如《怒吼吧!中国》是上世纪30年代左翼戏剧的一部重要作品,由苏联诗人特力雅可夫根据英美军舰在四川万县迫害中国百姓的真实事件改编。他以诗的形式写作,后由上海戏剧协会搬上舞台。但在日军占领上海后,当局为动员民众将其改编为《江舟泣血记》。《江舟泣血记》演出说明书显示,该剧曾在大光明戏院组织了演出。上海解放后,人民政府组织的第一次大规模演出也正是此剧,演出地点在文化广场。《岳飞》是红色史料——1942年日军占领上海后,由中共地下党员江上青组织了一次激发民众爱国主义的演出。就在《岳飞》演出后不久,江上青被捕牺牲。

        不仅如此,从这些演出说明书中,还可以看到后来活跃于新中国的第一批话剧电影工作者的身影,如吕复、刘章斐、刁光覃、高重实等前辈,他们都在抗战文艺工作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北京青年报》6.9 韩世容)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