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7月06日 星期二

    加速人口流动,促进区域发展均衡

    《 文摘报 》( 2021年07月06日   06 版)

        目前,多地陆续公示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划定目标与方向,例如四川实施了“西部保育培育,东部优化提升”的国土空间战略。此前,中央“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要顺应空间结构变化趋势,“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可以预见,承担不同功能的区域之间,未来经济规模和人口总量将大有不同。

        当前我国已进入信息社会,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空间结构演变将主要呈现三大趋势,即大分散小集中,从圈层走向网络以及集聚体的不断涌现。伴随这一过程的,将是各地区基于资源禀赋理性设置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最终形成全国范围内多点开花、差异化集聚发展的多元格局。

        遵循空间结构变化趋势,能更好地发挥各地区优势,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从而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均衡。正如经济学者陆铭所指,对于区域发展均衡,应以人均GDP而非GDP总量来考察。各地区都有其资源特性和功能性,而这些特性并不一定能够代表经济总量的增长,通过资源和人口的流动所实现的正是均量的平衡,而总量的平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均衡。

        经济的集聚,意味着资源的集聚,当然也包含了劳动力的集聚。与其他资源一样,人口也只有充分流动,才能促进均衡的产生。不过一些研究发现,在其他资源快速集聚形成经济发展高地的同时,人口流动并未形成同步布局,换句话说,人口流动相对滞后了。

        顺应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就是要让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转变传统总量增长思路为均量平衡。针对目前经济集聚进程迅速而劳动力流转滞后的问题,应从革新户口制度、加强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入手,减少人口流动障碍,同时加快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转型,进而达成多样化、差异化、互补化的区域发展格局。

        (《光明日报》6.25 盘和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