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6月24日 星期四

    C罗风波背后的争议

    《 文摘报 》( 2021年06月24日   03 版)

      在欧洲杯匈牙利和葡萄牙一役的赛前发布会上,刚到台前落座的C罗本该等待媒体记者提问,但眼前摆放着的两瓶可口可乐,却令他的眼中透露出异样的神色。他轻轻拿起面前的可口可乐瓶,将其挪到镜头之外,转而举起一旁的矿泉水瓶,以葡萄牙语强调了一声“矿泉水”后,把它放在了身前。

      C罗挪开可乐瓶的画面,被视作励志典范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进而直接影响到了资本世界。当夜,可口可乐股价应声下跌1.6%,市值跌幅近40亿美元。

      这不是可口可乐第一次面临这样的境遇,而同样深受其扰的还有在2017年结束了与奥运会41年赞助合作关系的快餐界巨擘麦当劳。几乎每届夏奥会或冬奥会期间,类似的问题就会被媒体抛出,譬如英国《卫报》就在里约奥运会时如此写道,“奥运会的故事激励着很多孩子穿上自己的第一双运动鞋,但是每隔几分钟,可口可乐和麦当劳等赞助商的广告就会出现,这些公司提供的食品可能是健康生活的最大障碍。”高热量食品的泛滥早已与全球激增的肥胖率紧紧挂钩,呼吁奥运会等顶级体育赛事与高热量食品划清界限的声音也从未停止。呼吁者最常提及的例子是烟草广告,烟草商也曾是奥运会赞助来源的大头,但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就已退出了奥林匹克舞台。

      然而,当年的奥运会仍处于商业拓展的快速扩张期,有足够的勇气拒绝烟草,并不担心找到新的赞助商金主。而如今,各大赛事办赛成本高企,对于商业赞助收入的依赖度不断上升,拒绝可口可乐、麦当劳这样的行业巨头,需要找到下一家不惜成本进行体育营销的企业弥补空缺,难度可谓不小。向商业利益妥协,还是彻底贯彻健康理念,对于奥运会、世界杯或者欧洲杯这样高度商业化的体育赛事,很可能是一道短期内无解的难题。

      (《文汇报》6.17 谢笑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