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光
4月27日,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八届“徐迟报告文学奖”颁奖活动在浙江省湖州市举行,作家鲁光被授予“中国报告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授奖词写道:鲁光是一位与中国体育运动事业有长时间密切联系的著名新闻出版者。因为报告文学《中国姑娘》的发表,使他与中国女排精神、报告文学紧密地结合到一起,使“女排精神”在现实与文学的交融中得到极好的体现和传播,成为事实与文学共生的典范。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般人看排球比赛,往往把自己的热情,全部倾注在“一锤定音”的攻球手们身上。而内行的观众,却会把自己的掌声分一半给场上的灵魂——二传手。
二传手孙晋芳,是中国女排的队长。身材匀称,体格壮实健美。在高个如林的同伴中,她的个头并不算高,也许还稍微矮了一点。两只眼睛是细眯着的,一流汗,就眯得更细,同伴们都亲昵地称呼她“小眯”。
仔细的观众不难发现,场上每一个球,在杀向对方之前,几乎都得经过她的手。而她的传球技艺,高超得惊人。无论多么险恶的来球,只要经过她的手一调整,一缓冲,顷刻间就化险为夷,变得平和起来。对于她的球艺,一位体育记者曾这样描写:“如果说向她飞来的球像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烈火,那么,从她手里飞走的球已经变成一缕缕袅袅青烟。”
有一双挥洒自如的手固然是至关重要的,但作为一名优秀的二传手,还须具有宽大的胸怀。二传手是无名英雄,掌声一般都冲着攻球手,而责怨却常常落到她的头上。孙晋芳的自尊心又强,脾气又倔,心海里还曾经有过不少阻挡船只撑进去的暗礁。
这是发生在1979年夏天的一件事。中国女排访日比赛的最后一场,中国队轻取前两局,从第三局开始,处于逆境。新手郎平的重磅扣杀,屡不奏效。孙晋芳提醒她:“郎平,注意攻球线路!”郎平竟然毫无反应。过了一会儿,郎平冲着她说:“给球高一点!”小孙心里擦过了一丝不悦的阴影。
球,在场子里飞过来飞过去,运动员的喜怒哀乐,无不在它的身上反映出来。尽管袁伟民还不知道场上发生了什么矛盾,但从孙晋芳撇起来的嘴巴上,已经洞察到她心里有了不痛快事。他叫暂停,把她换了下来。因为场上的局势正吃紧,袁伟民不能离开指挥岗位,便叫坐在身边的邓若曾去跟她谈谈。
邓若曾心里窝了一肚子火。他是队里谁人都知的、恨铁不成钢的婆婆嘴。心是好得没法子说,嘴上却数落你个够呛。他对孙晋芳说:“不管场上出现什么矛盾,你也得把球打好。有什么事,下来再解决!”
小孙重新上场时,嘴倒不撇了,也想扭转败局,但遗憾的是怎么也扭不过来,最后还是输掉了这场球。回国后,领队和教练又相继找她谈心,党小组也开会帮助她。起先她心里还不服。心想,一个新队员,在场上竟然不理睬一个老队员和场上队长的提醒,而且还用那样冲的口吻要求老队员,未免太那个了吧!她跟郎平住一个屋,有几天进进出出都相对无言。但小孙毕竟是个心里藏不住事的姑娘,有天晚上,终于开口了:“郎平,那天场上,你对我的提醒怎么理也不理呀?”郎平惊讶地问:“你提醒我什么来着?场上吵闹得太厉害了,我一点也没有听见呀!”
糟糕,真糟糕!原来是自己误会了人家。当然,郎平年轻气旺,性子也直,老扣不死球,心里焦急,说话口气可能冲了一点,但郎平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何况这是一个误会呢。输球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她与主攻手配合失调是一个不可饶恕的过失。要知道,在二传手与主攻手之间,是不能有半点疙瘩的。她悔恨自己心胸不宽阔,决心继续磨练自己,要把心海中的暗礁一块一块炸平。
船呀,终于撑进了她的心海!她熟知每一个同伴的性格、脾气、身体和技术,比赛时总号着她们的脉搏给球。郎平的性格爽朗,兴奋时容易跳早,球要给高些。她身体疲惫时,容易跳不起来,球要给近网,不给远网。招娣敢打敢拼,是一员虎将,但有点愣,发急时,不能轻易给她球,而要提醒她:“招娣,别急!别急!”毛毛勇敢倔强,技术全面,什么球都能打,不过给球还是宁近勿远,宁矮不高,宁快不慢。晓兰性格内向,稳得住。亚琼不能埋怨,要多鼓励。梁艳年轻,眼疾手快,给球的速度要跟得上……凭着她对每个同伴的这种细致的了解和充分的信任,也凭着每个同伴对她的了解和信任,六个上场队员默契得恰似一个人一样。
如果把中国女排的姑娘们比为一颗颗灿烂的珍珠.那么,孙晋芳就是一条闪闪发光的金线,把珍珠串连在一起,中国女排才成为闪耀着奇光异彩的战斗集体。应该把欢呼声和鼓掌声分一半给她!
(《中国姑娘》人民体育出版社198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