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6月08日 星期二

    国产大豆之困

    《 文摘报 》( 2021年06月08日   02 版)

        在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小麦实现了完全自给,玉米自给率超过95%,仅有大豆产需差距巨大。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由于国民饮食结构改变,大豆消耗大幅增长,我国逐渐从大豆净出口国成为净进口国,目前对外依赖度超80%。

        大豆之乡低产困局

        虽然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都叫大豆,但却不是一类产品。我国仅允许种植非转基因大豆,大豆蛋白质含量高,主要用于直接食用、加工豆制品和大豆蛋白。进口大豆则为转基因大豆,脂肪含量高,主要用于满足加工食用油和养殖用豆粕需求。

        由此可见,国产大豆依然是老百姓的“刚需”食品,并不能被进口大豆替代。专家认为,我国必须保有一定的大豆产量,才能在大豆国际谈判桌上有一定话语权。

        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有限,吉林省曾是大豆主产区,但由于近些年玉米价格上升幅度较大,曾经的大豆产区改种玉米等作物,大豆主产区转移到气候条件、耕地质量相对较差的地区,单产和总量不高。

        高产大豆育种之难

        在种植面积难以大规模提高的情况下,提高大豆产量的另一途径,在于依靠科技力量,选育出更多高产、稳产的优质品种。

        大豆是光温敏感作物,我国已有的大部分大豆品种适应区单一,在一个地区产量高,换一个地区产量差别就很大。而我国产区分布广,需要选育更多适宜不同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种。

        受访专家表示,选育更多大豆品种,除了继续加强常规育种外,还要研究利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分子育种技术。但是我国大豆种质资源鉴定落后,阻碍了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大豆只有经过种质资源鉴定后,才能知道基因的特性,从而提取好的基因进行育种。由于政策和技术水平的原因,加之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大豆种质资源鉴定落后,大豆转基因育种和分子设计育种等分子育种技术与国外差距大。

        要从小作坊式变为工厂化运作

        改变我国大豆平均单产低、豆农积极性不高的状况,需要让我国大豆“育繁推”从小作坊到工厂化运作的转变。

        首先,解决我国大豆品种选育面临的科研力量不足的窘境。作为我国杂交大豆研究的龙头单位,吉林省农科院的杂交大豆研究团队只有十几个人。他们不仅要从事品种选育研究,还要忙于大豆栽培、田间管理和制种,人手不足。研究人员说,全国的杂交大豆科研团队不足百人,与杂交水稻团队上万人相比科研力量悬殊,也与国外大型种业企业的工厂化育种、大规模试验差距巨大。

        其次,发挥企业作用,鼓励种子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推动大豆优质新品种产业化应用。“目前吉林省农科院的杂交大豆制种能力只能满足几百公顷土地种植,达不到产业化应用的规模。这些工作单靠几个科研机构推动力量较弱,亟需种子企业参与进行市场化合作。”吉林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所长张伟表示。

        最后,大豆种植与耕作制度不配套,也难以实现持续高产稳产。专家建议,要把大豆育种和大豆的规模化耕作模式结合起来进行科研,建议在大豆主产区建立万亩级的大豆高产稳产技术示范区,推进大豆增产提质。

        (《瞭望》2021年第22期 薛钦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