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5月27日 星期四

    “一辈子做了一件事”

    《 文摘报 》( 2021年05月27日   05 版)

        2011年4月13日,年近90的吴孟超在手术后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

      5月22日,99岁的吴孟超院士走了,走得悄无声息。人们记得,那一年,“感动中国”颁奖词这样形容吴孟超:手中一把刀,心中一团火,他是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马,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吴孟超自己说:“我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战士,只要我活着一天,就要和肝癌战斗一天。即使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也是我最大的幸福。”

      如今,这匹不知疲倦的老马走了,留下一串数字:主刀16000多例手术,救治20000多名患者。在医学界,这是一个几乎难以复制的奇迹——97岁,他还完成一台高难度的手术。

      一个人,找到和建立正确的信仰不容易,用实际行动捍卫信仰,更是一辈子的事。吴孟超说,他“一辈子做了一件事”。

      4年前,退休上海市民陈梅香,辗转找到上影集团发行部门,希望拿出10万元来为一部电影点映包场——《我是医生》以人民军医吴孟超为原型,讲述了一名传奇医者的故事。“我就是被吴老背过河的人。”吴孟超为肿瘤患者陈梅香做完手术后,她又健康生活了20多年。感恩于吴老的仁心仁术,她希望更多人看到吴老的“回春妙手”。

      “外科医生,就是一双手一把刀。”在吴孟超看来,手是刀的支点,刀是手的延伸。在很多肿瘤患者心里,吴孟超的双手象征着生命的希望。日本同行来过,端着摄像机把吴孟超的手术从头拍到尾,也没能弄清楚他那双神奇的手为啥像长了眼睛一样;美国同行曾连续3天现场观摩手术,若非亲眼所见,他根本不相信八九十岁的外科医生还能站上手术台。

      2019年那个春日,吴孟超像往常一样换上手术衣,站上手术台。无影灯下,身材瘦小的白眉医生埋在一群高大的助手们中间。他脚下纹丝不动,微微抬头向上望着,一双神奇的手探入患者腹中,游刃于肝胆之间。40分钟后,肿瘤被顺利摘除。在护士搀扶下,吴老走出手术室,疲惫的脚步略显蹒跚。此刻,这位须发皆白的外科医生,已经97岁高龄。这是他行医生涯中最后一次拿起手术刀。

      “很多人看到您是个传奇,但只有我看到过手术后躺在椅子上的您,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掌心朝上的双手在微微颤抖……”央视《朗读者》节目中,长期与吴孟超合作的护士长那封来信,让主持人董卿泪如雨下。

      在患者心中,吴孟超是一个可以托付生命的恩人。了解吴孟超的战友和亲人知道,吴老并不是超人,只是一个可敬可爱的人。

      吴孟超被称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其实作为三个女儿的父亲,他陪伴自己家人的时间并不多。妻子说他是个“一门心思只知道治病救人的大脑简单的人”。小时候,吴玲很怕爸爸。“他很严肃,回家脸上不太笑。我的三好学生奖状拿回家,他只有一个字——行!见了病人,他却好高兴。直到我母亲去世后,他才不那么厉害了。”

      许多学生都说,吴老身上好像有一个磁场,擅长“用事业吸引你,用感情凝聚你”。医院经费紧张,他却把护士送到美国斯坦福和新加坡去深造;对远在欧洲学医的外孙女,他也殷殷期许:“回来吗?我们的平台很好的。”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吴孟超曾在纸上写下席慕蓉的诗句。2014年,吴孟超回到出生地福建闽清义诊,小小山村来了15000多名乡亲。在祖屋附近那棵百年大榕树下,他牵着外孙女的手说:“你要记住,我们的根在这里。”

      作为儿子,吴孟超有很多遗憾——1956年,远在马来西亚的父亲患胆囊结石去世。当时音讯不通,他竟不知晓;后来,联系到海外家人,他托弟弟给母亲捎去一封信和一个包裹。母亲这才知道,原来他的儿子为国家做了这么多事!

      如果不是来替父亲吴孟超收拾东西,70岁的女儿吴玲踏进医院的次数屈指可数。“你们好幸福哦。”吴玲轻轻叹了口气说,“有时候,我真羡慕你们记者,能进手术室看我父亲做手术。其实我很想去看一次,但从来没有机会”。

      (《解放军报》5.24 柳刚 高立英 陈国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