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5月25日 星期二

    河南和山东打了个赌

    《 文摘报 》( 2021年05月25日   02 版)

        近日,山东省政府与河南省政府签了个协议,引来网友关注。这是一份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这份协议也像是两省打了个赌——协议规定,如果两省交界的“刘庄国控断面”水质,能全年平均达到III类标准,两省互不补偿,这是国家规定的考核责任;如果水质在III类基础上每改善一个水质类别,比如河南给山东的水,若能从III类“能游泳的水”改善为II类“能喝的水”,山东要给河南6000万元补偿金;反之,若水质在III类基础上恶化一个水质类别,河南就要给山东6000万元补偿金。

        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意思?不少网友把这份涉及真金白银的两省协议称为现实版“鲁豫有约”。

        山东与河南是黄河流域相邻的两个省份,河南在相对上游,山东在相对下游。此前,为了黄河水,两省没少“打过架”。上世纪90年代起,黄河流域水质不断恶化,主要支流几乎均遭严重污染,干流总体中度污染。作为相对下游省份,河南和山东深受其害。一方面,谁都不愿意喝别人的“洗脚水”;另一方面,两省自己也有排污需求。上游来水都是黑水、臭水了,如果下游再排,河水可真就没法看了。

        于是,出现了互相扯皮的情况。下游一边排污,一边说不行啊领导,你看不是我们不保护,是上游来水太糟糕;上游同样一边排污,一边把水质责任再往上段推。一段推一段,反正都是上游的锅。

        为解决这种问题,在各省市区的重要河流交界断面上,国家设立了“在线水质监控系统”,对每个断面设定考核目标。其要求是,无论上一个断面的实际来水是什么状况,下一个断面的水质都得达到考核要求;省市区内部的小断面也执行这套考核方法,层层压实责任。

        考核的好处是明确责任方。但在实际操作中,万一上游断面“不讲武德”,或一些自然因素导致上游来水超标,这时再让下游河段全部承担治理责任,对下游来说就真的有点委屈了。久而久之,上游觉得完成考核任务就是最大目标,60分就OK,缺乏额外动力提升水质。

        在这样的情况下,“流域间生态补偿”的做法,逐渐受到各地认可和欢迎。这样的好处是,上下游同等责任,而且不能仅是及格。山东得了坏水,河南要作出经济补偿;河南给了好水,也会获得相应回报。这样双方都有动力提升水质,毕竟一年6000万元的钱搁在那呢。

        除了6000万元的“大数”,两省协议还细化到了具体水质指标。比如,若刘庄国控断面年度关键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指数,同比每下降1个百分点,山东要给河南100万元补偿;每上升1个百分点,则河南给山东100万元补偿;补偿总上限4000万元。

        经济激励是一方面,荣誉激励也很重要。有了协议,不仅负责相关工作的领导干部需要面对“达标不达标”的荣辱,而且知道了省际间协议的老百姓也多少会有一种“不能输给对方”的自觉。

        (人民网 5.19 云间子)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