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5月22日 星期六

    活着就是为了工作吗

    二三

    《 文摘报 》( 2021年05月22日   07 版)

        ■[英]詹姆斯·苏兹曼

        一

        1994年的某一天,在纳米比亚卡拉哈里沙漠的斯库恩黑德安置点,近200名布须曼人在等待政府的食物救济。这个等待过程单调乏味,所以他们非常欢迎传教士的来访。

        传教士在布道伊始,首先提醒他的会众要在每周日聚在一起礼拜。传教士说,这是因为上帝创世不知疲倦地工作了六天,只有在第七天才会放下工作去休息。因为人类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的,所以他们也要辛苦劳作六天,第七天休息。之后,传教士告诉他的会众,上帝指示亚当和夏娃看管伊甸园,他们却没能抵挡蛇的诱惑,上帝便“咒诅土地”,将亚当和夏娃逐出伊甸园,其儿女不得不在田里辛苦劳作。

        这个故事对朱/霍安西部落的触动很大,因为他们在这个故事中看到了自己的历史。居住在斯库恩黑德安置点的所有朱/霍安西部落的老人都记得,这片土地曾经是他们唯一的领地,他们依靠猎杀野生动物和采集野生水果为生。现在,朱/霍安西部落的一些人猜测,肯定是由于他们像亚当和夏娃那样犯下了某种不可饶恕的大罪,才导致白人牧场主和殖民地的警察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带着马匹、枪支、水泵、铁丝网、牛和奇怪的法律来到了卡拉哈里沙漠,并声称这里的所有土地都归他们所有。由于失去了传统的土地,朱/霍安西部落的人便像亚当和夏娃一样吃尽苦头:他们为了生存,必须在白人的牧场里辛苦劳作。

        在那个酷热的下午,斯库恩黑德安置点的会众里面有几位经历过旧时代的“老人”,是这里最后一批狩猎采集谋生者。他们以传统狩猎采集者特有的那种忍耐精神,默默地忍受了被暴力逐出旧生活带来的创伤,如今,当他们等待死亡之际,只能通过互相讲述创世之初的故事来寻求精神慰藉。

        朱/霍安西部落的老人们相信世界的创造存在两个不同的阶段。在第一个阶段,造物主陆续创造了自己、自己的妻子、一个名为“葛亚娃”的骗子之神、世界、雨、闪电、用于收集雨水的地洞、植物、动物,最后创造了人。但在完成创世工作之前,他开了个小差,把精力投入其他事情上,结果使未完工的世界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那时的世界没有社会规则,没有习俗,人和动物可以互换身体,互相通婚,互相蚕食,以及各种古怪的行为。不过,造物主最终返回来继续完成创世工作,他把规则和秩序加给这个世界。

        二

        世界各地神话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混沌与秩序之间存在一种紧张状态,科学也认为,无序和工作之间存在一种普遍的联系,这种关系最早是在西方的启蒙运动时期被发现的。

        法国科学家贾斯帕-古斯塔夫·科里奥利热爱撞球游戏。他之所以对撞球感兴趣,最主要的一点是,撞球揭示了数学在解释现实方面的无限潜力。这些球令他联想起伽利略描述天体运动时提到的天体,而且每当把球杆握在手中准备击球时,他就会想起欧几里得、毕达哥拉斯和阿基米德所描述的几何学基本原理。他的手臂动作使母球充满能量,每当母球击打其他球时,这些球的运动就会遵循牛顿在近一个世纪之前提出的关于质量、运动和力的定律。撞球运动还令人想起一系列有关摩擦、弹性和能量转移的问题。因此,科里奥利对科学和数学最重要的贡献起源于他对球体旋转运动的研究:一个台球之类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生了动能,而且这是一个能量转移的过程,通过球杆,能量从胳膊转移到了球上,推动桌球围着桌子旋转。1828年,在描述能量转移问题时,科里奥利首次引入了“work”(意为“功”)这个术语,描述使物体移动一定距离所需要作用的力。

        彼时,其他数学家和工程师已经提出了与科里奥利所谓的“功”大致相当的概念,但是没有人找到合适的词汇来描述它。有人称之为“动力效应”,有人称之为“劳动力”,还有人称之为“原动力”。科里奥利的方程式很快就被他的科学同行们公认为合理,而令同行们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发明的术语,似乎它就是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苦苦寻找的完美词汇:“功”。不仅能准确地描述蒸汽机的设计用途,而且它在法语中对应的单词“travail”还蕴含着一种其他语言所没有的诗意,它不仅有“努力”的意思,还有“苦难”的意思。科里奥利令人看到机器具备将奴隶们从辛苦劳作中解放出来的潜力,所以,他其实勾勒了技术引领我们走向“经济乐土”的梦想雏形。

        三

        “功”现在被用来描述所有的能量转移,如今,科学家也意识到宇宙的诞生涉及无数的“功”,而生物之所以与非生物存在重大区别,恰恰是因为生物能够做一些非同寻常的工作。

        生物体的许多特征是非生物体不具备的,其中最明显、最重要的是生物体能够积极地获取和利用能量,将原子和分子组成细胞,将细胞组成器官,将器官组成身体,进而生长和繁殖。当这个过程停止的时候,生物体就会死亡,由于没有能量来维持自身各个部分的运作,它们就会分解。换句话说,生物体做功的目的就是活着。

        从星系到恒星,宇宙中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动态系统,我们有时也称它们为“活的”,但是除了细胞有机体外,没有一种星体有目的地从其他地方获取能量,然后利用这些能量来维持生命和繁殖。相反,它通过物质质量的亏损转化成为能量,为自身做功,从而提供能量来源。一旦物质质量耗尽,星体就会“死亡”。

        生命为了生存、成长和繁殖,必须积极地做功,这或许可以归因于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个定律也被称为“熵定律”。一些物理学家将其视为宇宙最高定律,它描述了所有能量在宇宙中均匀分布的趋势。熵定律就像神话里面那个热衷于制造恶作剧的“骗子之神”一样,无情地破坏着宇宙创造的一切秩序。久而久之,熵定律将带来世界末日,这不是因为它将摧毁宇宙,而是因为熵的增加意味着有效能量的减少,当能量在宇宙间实现均匀分布时,所有物质的温度达到热平衡,宇宙中的有效能量已经全部转化为无效能量,再也没有任何自由能去做物理学意义上的功。

        很多新形态的生命体利用能量做功的方式,与今天人类利用能量工作的方式存在很大的相似性。虽然细菌仍然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体型更大的陆地动物的存在改变了生物做功的性质。体型更大的动物需要大量的食物,与相对静止的微生物相比,它们能做更多的“体力活”,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会从事建筑。

        从物理学家的角度来看,所有生物都会做功,或者说都会劳作或工作,而我们地球的生物圈是数百万年间人类祖先经过辛苦劳作建立起来的。这一事实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即一棵树、一条墨鱼或一匹斑马所做的工作,与我们在人工智能前沿所做的工作有什么区别?

        (《工作的意义》中信出版社2021年出版 蒋宗强/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