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长久以来被少子化与老龄化问题困扰。老年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一些孩子的境遇也因此发生着改变。
“怪兽家长”与“妈宝”
随着年轻人变得不愿意生孩子,以及平均结婚生子年龄不断推后,日本人老来得子的情况开始增加。这些家庭普遍经济基础较好,在物质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在情感上,父母一面担心宠坏孩子,一面对撒娇的孩子又舍不得板起脸来。
与此同时,日本许多老师都觉得“家长的性子变了”。在过去,当孩子在学校惹了麻烦,习惯了不麻烦别人的日本家长会向老师道歉。可现在不仅道歉没有了,家长甚至还会要求学校解雇相关的老师。
可是,长辈们将所有心血投入在孩子身上,甚至不惜成为不讲理的“怪兽家长”,孩子们却并没有完全按照长辈们期待的方向成长。成年人的过分保护让这些孩子变得特别自我,缺乏共情能力。
在家人的万般瞩目与呵护之下,孩子们要么成为蛰居族,明明已经成年,却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沉迷游戏,啃老度日;要么依赖和享受着父母的照料,由父母陪着参加工作面试,心安理得地当起“妈宝”。
孤独的“少年护工”
与此同时,却有另一群孩子过早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他们年纪轻轻,一边上学一边还要看护家人,被称为“少年护工”。
当母亲在上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而瘫痪时,冈村幸子只有11岁,由于是单亲家庭,还是小学生的冈村幸子猛然发现自己要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而麻衣的父母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患癌症的爷爷和老年痴呆的奶奶,担子都落到了麻衣身上,白天为爷爷看病跑前跑后,晚上在家陪着奶奶,麻衣上学常常迟到早退,成绩一路下滑。
父亲早逝、母亲时常晕倒、祖母需要长期护理的河野,小学时就习惯为一家人的日常消费外出采购。他曾以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能像同龄人那样和妈妈、奶奶一起出门。但那样的日子他没能盼到,到了上高中的年纪,他不得不选择夜校,以便白天可以有更多时间照料家人。随着祖母与母亲相继离世,河野看起来从“少年护工”的忙碌日常中解脱出来。但他伤心地发现,长达30年的时间照料家人,让他没有朋友,也没有稳定的工作。
无论是被“怪兽家长”过分保护、活在自己世界里的蛰居族和“妈宝”,还是肩负着家庭重担孤独长大、与社会渐行渐远的“少年护工”,如何帮助他们积极融入社会,与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接轨,成为日本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不仅事关这些年轻人的前途,事实上也事关日本社会少子化和老龄化处境的改善。
(《新民晚报》5.13 玖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