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5月18日 星期二

    河北村民为妻子造了座“爱的石桥”

    《 文摘报 》( 2021年05月18日   05 版)

        赵振书夫妇

        石家庄赞皇县了丝坡村,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山村。在距离村子35公里的县城,有人说从没听过这地方,旁边的人提醒道“有个网红打卡地,有个桥”,那人才恍然大悟:“是那里啊!”

        桥是村民赵振书造的。

        赵振书今年60岁,本分、口拙,这辈子没跟妻子晏爱维发过几回愿,但却一口唾沫一根钉,说到做到。

        头一回跟妻子发愿,是1985年前后,他俩刚成亲,家里穷得让晏爱维出门抬不起头,赵振书说:“慢慢来,以后咱会挺起胸脯的。”

        第二回,就是2001年。他俩从地里挑玉米棒子回家,为抄近路下河沟,晏爱维脚底打滑,跌了一跤。赵振书说:“以后我给你建个桥吧。”

        两年后,他正式动工,自己设计、自己凿石头,一口气干了五年,真在家门口建了座约24米长、6米高、4米宽的石桥,成了乡间一桩奇闻。村里人管这桥叫“大桥”,当地媒体说他是造桥的“愚公”。桥建好到今天已经12年了,前阵子,突然上了回热搜,引得网友纷纷赞叹,“神仙爱情”“父母那一辈的爱情比现在更别致”……问赵振书和晏爱维的看法,他俩不好意思地说这桥算不得“爱情”,不过是为的这个家。

        赵振书长到三岁,没了父亲,十几岁,母亲改嫁,家里一穷二白。1981年他去内蒙古当兵,第二年,收到兄弟来信,给他说和晏爱维的亲事。晏爱维父亲跟赵振书在一个队里干过活,觉得他干活可以,跟女儿说,咱这地方的人,只要不懒,当下条件差点,以后差不了。

        亲事就这么定了。1984年农历二月,赵振书回家结婚,家里没钱,买油买烟都是在门市部赊的账。结完婚,赵振书回部队,晏爱维自己在家操持家务。过了大半年,腊月,赵振书退伍回乡,结婚赊的账也是这时候才给平上。转过年,晏爱维生了儿子,过了几年,又生下个女儿,一个家就这样完满了起来。

        赵振书家门口,正对着条20多米宽的河沟。村子在河沟西面,包括他们家在内,村里不少田地都在河沟东面。下地干活,要么绕路,要么翻河沟,他家住在村子最边上,绕路绕得最远。2001年秋天的傍晚,夫妻俩从地里挑棒子回家,晏爱维走在前面,踩石头过河时,一个打滑,跌倒在地。走在后面的赵振书赶紧扶起妻子,脱口而出:“以后我给你建个桥吧,就不用爬河沟了。”

        “他在我背后说的,我没看见什么表情,心想是开了个玩笑。”晏爱维笑着回忆。

        打说了那话,赵振书走到河边,就上下打量,估摸造桥的事。他跟晏爱维商量,“建了桥,第一咱好走。第二,这不是当代的事,这叫长远利益,咱子孙后代都在这,子子孙孙都好走。”

        “为了后代是良心话,小鸟还知道护仔呢。”晏爱维说,她心里也喜欢家门前有座桥,赞同丈夫铆劲儿干一把。

        2003年农历3月19日,距离说要造桥已经过去快两年,只有砌墙、盖瓦经验,没造过桥也没学过手艺的赵振书做好准备,正式动手。先用十天半个月挖河道,清淤泥,再把河沟两岸的两块巨石凿平,当地基,地基上垒出两座桥墩,桥墩中间搭建拱形木架,往木架上砌满石头,之后,掰开每条石头缝隙,往里加塞小石块,等所有石头紧紧挤到一起,再撤掉木架,就大致完工。

        每一步都难,特别是备料。赵振书买了几根六棱钢,截成20来公分的小段,淬火打尖,做成钢钎。他用大锤和钢钎把十几吨重的山石一块块凿碎,再用木板车把石料拉到河沟边上。这活儿一个人干不了,晏爱维每天早起烧炉子生火,好给他锻打磨钝的钢钎。赵振书往木板车上搬石头,晏爱维就帮他压车把,然后一人拉,一人推。除开雨雪天和农忙,春夏秋冬,从早到晚,赵振书几乎每天都在造桥。过年时,初一吃顿饺子休息休息,初二就又开工。

        被议论是难免的,没人看好他俩能盖起那么大个桥。“人家坐树荫里,看笑话一样看俺干活。”别人问晏爱维,你那大石头能弄成?晏爱维回了句“俺家石头就跟棉花瓜子一样。”

        1800多天过去,2008年秋末,赵振书终于垒完了石头。他忐忑地撤掉木架子,看见石桥牢牢矗立,仰头看看,又上桥看看,觉着“真够神奇的”。

        五年来,赵振书造桥用完了6根两米长的六棱钢,他凿了几万块石头,采石的地方被凿出一亩多的空地。石桥修好后,不止方便了赵家,村里去田地的路窄得只能过一辆农用车,农忙时容易堵车,有了石桥,大家就有了错车的地方。县里听闻这事,来给这座便民桥做测量和评估,又装了护栏。村里把赵振书家旁的胡同定名“石桥胡同”,不知道是谁给桥起了名叫“夫妻桥”,又是谁在地图导航软件里,把这里标注为“了丝坡爱情桥”。

        (《新华每日电讯》5.12 王京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