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21年05月18日 星期二

    清华学生开设“摸鱼课”减压

    《 文摘报 》( 2021年05月18日   05 版)

        高嘉伟

        今年3月以来,清华大学一门名为“摸鱼学导论”的课程突然在网上走红。这门课既没有期末考试,也不计算学分,更不用签到打卡,很多网友看了后都表示:这难道不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吗?

        开设这门课程的人叫高嘉伟。他不是清华大学的教师,而是该校大一自动化专业的一名学生,最初开设“摸鱼学导论”这门网课也纯属偶然。

        那是3月10日下午,高嘉伟在上课,教室里的氛围令人昏昏歆睡,他无聊地刷起了手机,突然发现通过学校内部的在线学习平台——荷塘雨课堂,校内师生可以随意开设自己感兴趣的网络课程。高嘉伟从自己“摸鱼”(网络用语,指偷懒、混日子)玩手机的行为,想到可以创办一门课:作为开课人模仿老师说话,利用同学间的交流解困倦。高嘉伟随后创建了一个微信群,将开课消息发到朋友圈,很快课程群就满员了。

        在课程介绍中,高嘉伟将开课理由做了简短的说明:在竞争激烈的清华大学,一些同学可能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部分同学遇到问题时无处可问,因此很多人在课程理解上遇到困难,却很难获得高质量的学习资料与经验分享材料,在学习与科研的独行路上,倍感艰辛与孤独,而这门课将与同学们分享学习心得、努力提升幸福感。

        对于这门课的内容,高嘉伟很随性。某天下课后,他走在校园中,看到早春的清华园里桃花盛开,便随手拍了下来,又将照片整理成课件,呼吁大家从日常压力中抬起头来,去感受身边的美好。在课件中,高嘉伟说:“遇到了美不与别人分享无疑是寂寞的。”于是,寻觅清华园美景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成了这门课的一次课后作业。

        这段时间以来,随着选课人数迅速增加,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玩笑之举在无意间承载了更大的意义。在此之前,“摸鱼”原本用来形容偷懒、不好好干活的行为。但在这门课程中,它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大学校园里,学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被动卷入不良竞争中。比如高嘉伟所在的宿舍楼,半夜一点经常灯火通明,大家都不去睡觉,想证明谁睡得最晚谁最用功。

        因此,高嘉伟在第一次课程中分享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帮助大家调节心理压力,缓和焦虑情绪,提升做事效率,平衡学习与自我休闲,提倡大家将精力放在更需要的地方。

        去年11月末,首届“华清大学特普通奖”获奖者揭晓。这个奖项由部分清华学生自发筹办,旨在“寻找校园里十个普通的故事、十个普通的个体”,初衷是回应和调侃一下学校官方每年颁发的“清华大学本科生特奖“。高嘉伟最近把目光投向了“特普通奖”获得者。他打算邀请一位“特普通奖”得主在教室里聊天,这将成为他开设“摸鱼学导论”后第一堂线下分享课。

        无论是“特普通奖”还是“摸鱼学导论”,仿佛都是清华学生应对“内卷”的一场持续性狂欢。面对“内卷”的压力,高嘉伟比较“佛系”,“摸鱼学导论”是他“佛系”生活中的意外。

        作为一名没有开课经验的学生,他从第一次上课开始摸索,在向大家介绍积极心理学内容后,又提前上传了“教员招募”的课件,邀请对此领域有兴趣的同学一同分享,并搜集了大家对课堂内容的建议。在最近的一次课上跟随网上热议的“996”工作制话题,高嘉伟向同学们介绍了《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当对课堂内容缺少想法时,他会和身边的朋友聊聊后续课程如何进展的问题。按照最初的规划,他只打算将课程持续一个学期,但很多同学对“摸鱼学导论”不离不弃,如今“选修”课程人数已达4000人。

        (《环球人物》2021年第9期 王喆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